一次极度危险的雪山之旅..附图(绝对的经验教训啊.....)

share

zhw4239:其实这个帖子应该由领队发,楼主代发,有些顶炮灰的意味。

楼主和其他队员不是一队的这个已经说明了,是临时加入的,就像路上偶遇的性质差不多,对其他队员的情况未
知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个活动的召集人为什么会召集这些队友来,对队友没有挑选(这是非常致命的,有可能你会被动的害了别人的命)? 装备问题,应该是活动召集的时候就应该写明的,其他队友有没有尽到自己出行的一份责任,不管是对自己的还是对别人的。

还有就是要谨记,户外不管是腐败线还是虐线,都可以出现危险,这些案例太多了,安全是第一位的,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好队伍。如果有队员体力不支,下撤的必须选择。 发布于 2018-09-10 22:22:06

wk121: 1# guoyaoliu

大约徒步行进了1个半小时,天已经全黑了,几乎看不见路,大家开始靠手电前进,这个时候有1名女队员体力已经严重下降,走不了几步就的休息,而另一个问题也出现了,7个人,3只电筒,1个头灯,而且其中一个电筒最多职能坚持半小时(汗啊,他们居然都没带),随后我们将手电按照行进顺序1、3、5、7进行了分配。

这是什么队伍,周末郊游的吗 发布于 2018-09-10 11:02:07

秦岭田田:(忘了说明,本人,退役军人,在某特种大队服役7年,有较强的野外生存经验和方向辨别能力,再加上多年的高寒山地、丛林作战训练。。。。。)

真的不知道楼主写这个是想说明什么。

总结的很好,但是,楼主真正需 ...
elemZ 发表于 2010-9-7 11:15 if(忘了说明,本人,退役军人,在某特种大队服役7年,有较强的野外生存经验和方向辨别能力,再加上多年的高寒山地、丛林作战训练。。。。。)

真的不知道楼主写这个是想说明什么。

总结的很好,但是,楼主真正需要反思的,而是领队,一个被称之为登山队伍灵魂的应具备的素质。灯具不够是个原因,但是,在到达哈巴村已经是下午6点的情况下,还贸然“经大家商议后”决定连夜前往大本营,行前还不做装备检查,这是领队的绝对失误。而且,登山队,并不是一个AA民主制的氛围,登山队领队的权威大于一切,同时,这也需要领队具备绝对的能力,这不是普通户外活动中的领队所能比拟的。

队员素质良莠不齐,能力不相当,领队是要用自己的经验为全队负责的,这点你做到了么?

其他的,可以看出您们缺乏太多的攀登知识,这个以后可以在指导下逐步补上。但是,技术容易学,意识永远却是第一位的。




同感。不过能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还是很不错的 发布于 2018-09-10 05:26:29

确实不晓得:我外出野外以便都带3只手电一MCE小直一R2 C8和火狐的35WHID 发布于 2018-09-10 05:25:22

大连小鱼儿:楼主及队员非常非常幸运!
10月1日的山难给了我们教训。
安全第一,珍惜生命。雪山不是闹着玩的,真是会要命的。 发布于 2018-09-10 05:23:32

武林萌主:没想到登雪山偶准备不足的人那么多。。。。。。
大命所以还可以反思,以后真的要吸取多点经验教训 发布于 2018-09-10 04:41:09

随心所欲6:造成这样的情况发生,领队的责任应该占到80%吧,个人看法。谢LZ分享!安全第一啊!{:4_129:} 发布于 2018-09-10 01:39:00

星子8125:看了小木屋休息的那张照片,心里就惊了:
那些牛仔裤、休闲鞋,是去爬哈巴雪山的????
此般贸然,意外是必然的! 发布于 2018-09-10 01:36:25

小娴比比:四是,出发的时候千万不要穿太厚的衣服,特别是保暖内衣之类的不透气的衣服,千万不要穿,当时和我们一起的一个队友就是穿很多,我提醒了他两次,他没听,结果走了1个多小时就完全虚脱了,后来刚好遇到马队,被驮回去了.特别是新驴这1点一定要切记,我个人觉得,在不运动的情况下,穿上衣服后感觉有一丝凉意就行了,

=.=我第一次攀登时就是这样了.
当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后来得到教训了.回来后就忍痛入了套C3. 发布于 2018-09-10 00:49:21

r0nan:总结的很不错,不过应该总结一下领队的问题,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还有出发前没有检查装备,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有的时候领队的认真负责可以减少很多问题出现。
还有我的忠告:登山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带着自己必备的东西,比如水、路餐、保暖的衣服、头灯等其他的东西,如果有睡袋最好也自己背着,出现迷路或是掉队之类的事,可以有足够的吃的和保暖,等待救援。如果连这些东西都背不动那就不要去登山!! 发布于 2018-09-09 22:53:29

一笑而过的张三:第一晚上在村里住下,调整一天,再做些攀登训练,情况应该有所改观! 发布于 2018-09-09 22:40:44

lwlz520:

随意变动路线确实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曾经登山不跟随自己的队友,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攀岩下山。。。。。

被队友骂了个半死{:5_157:} 发布于 2018-09-09 22:22:27

hunter.wan:现在玩户外的也太杂了吧
很明显,都是些新手犯的错误
居然照明工具都不够 发布于 2018-09-09 14:51:52

金色的麦子:对本次行程计划不利,还有攀登方面准备严重不足,幸好算幸运!切记 切记呀。。。 发布于 2018-09-09 13:32:46

孤鸿影::lol按着论坛里随便一个登雪山装备表携带物品也不至于没带头灯。两年前我曾经参加过一次普通活动,当时要求带头灯或者手灯,但我是临时出行,啥都没有。后来,钻山洞的时候,同行23人左右没几个有灯的,即使有的也不亮(不亮有啥用?摆设!),最后我打开了手机带的闪光灯,比他们的头灯还亮(这也让我意识到头灯的质量一定要优异!),真的不夸张~第一次,我却走在最前边~一个女的!我并不喜欢那些阴暗潮湿,脏兮兮的地方(地上还有死耗子),穿完了事!不过,那天挺开心的!

论坛论坛,本来就是讨论的地方,都不说话就不叫论坛啦~ 发布于 2018-09-09 11:56:51

九号兔子:谢谢分享!很有帮助的信息,虽为初级雪山,但也是雪山!!它心情好的时候可以让我们登顶,不好的时候就。。。
没必要争论,一定非得要有那么多不同的观点吗?
肯花心思敲字分享经历就很感谢 发布于 2018-09-09 11:54:37

王老猫:呵呵 最近这种帖子好像很多...
都平安吧...
不过看着队员穿着休闲鞋就哈巴了,心里还是揪揪的 发布于 2018-09-08 21:17:37

捕风汉子:楼主写的情真意切,赞扬!

准备一定要充分, 任何行动! 特种部队的行动为何能够成功,其实就是细节. 发布于 2018-09-08 21:01:49

jackieding0901:争论该觉有点偏题了

LZ已经说了 分享经验
怎么老是抓住一些问题不放?

多发扬点户外精神
我们应该宽容和交流
怎么感觉抓住些的东西不放
这样以后还会有人发帖吗?

谢谢楼主帖子
学习了
希望再有经历共 ...
天客留香 发表于 2010-9-7 17:35 if

批评家特别多,讨论问题总结经验的时候,总是不忘记顺带教训一下,宽容和理性的评论较少,这是论坛的通病,其他帖子也常这样。 发布于 2018-09-08 20:27:40

玉龙zhb:尽可能做好登山前准备工作,别轻视任何一座雪山,哪怕所谓的入门级。。。 发布于 2018-09-08 20:25:42

JZ花儿:安全回来对你来说是捡到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因为你通过这次活动收获了大家口中所说的户外经验,而经验这东西只有切身经历了才能积累。
如果不幸,这一次你或者你的朋友哪怕只有一人没能全身而退,那么对于你们大多数人来说将是灾难了。
在户外,经验的积累和灾难的发生可能仅仅隔着一道线。
谢谢楼主来共同分享你的经历和经验。 发布于 2018-09-08 19:34:54

不动明王:6点才到哈巴村,为何要急着上山呢? 大家都在赶时间?
马是事先订好的还是临时订的呢? 发布于 2018-09-08 19:23:00

3风:我想问下 那名女队员是什么原因没多久就体力不支 是天气原因还是新手还是病了
另外膜拜下特种兵
争论该觉有点偏题了

LZ已经说了 分享经验
怎么老是抓住一些问题不放?

多发扬点户外精神
我们应该宽容和交流
怎么感觉抓住些的东西不放
这样以后还会有人发帖吗?

谢谢楼主帖子
学习了
希望再有经历共 ...
天客留香 发表于 2010-9-7 17:35 if

排这个 LZ是好意 就不要一直揪着别人的失误 自己引以为戒就可以了 发布于 2018-09-08 19:16:05

梁山:夜行穿越是户外大忌,照明装备不足更不应该。
登山和下撤路线自行变动更是大忌,那个裂缝好像是女韩国队员出事的地方。 发布于 2018-09-08 19:06:00

elemZ:(忘了说明,本人,退役军人,在某特种大队服役7年,有较强的野外生存经验和方向辨别能力,再加上多年的高寒山地、丛林作战训练。。。。。)

真的不知道楼主写这个是想说明什么。

总结的很好,但是,楼主真正需要反思的,而是领队,一个被称之为登山队伍灵魂的应具备的素质。灯具不够是个原因,但是,在到达哈巴村已经是下午6点的情况下,还贸然“经大家商议后”决定连夜前往大本营,行前还不做装备检查,这是领队的绝对失误。而且,登山队,并不是一个AA民主制的氛围,登山队领队的权威大于一切,同时,这也需要领队具备绝对的能力,这不是普通户外活动中的领队所能比拟的。

队员素质良莠不齐,能力不相当,领队是要用自己的经验为全队负责的,这点你做到了么?

其他的,可以看出您们缺乏太多的攀登知识,这个以后可以在指导下逐步补上。但是,技术容易学,意识永远却是第一位的。

看了心情有些激动,言语肯定有不当的地方,没有恶意,多有冒犯。 发布于 2018-09-08 19:03:42

欧蓝德:我也是只菜鸟,但感觉楼主带队登山缺乏很多基本知识:

夜间行进是大忌,何况是自己根本没走过的路!哈巴的大雾很厉害,在大本营时,我白天已经知道了厕所的确切位置,离我住的地方不过几十米,晚上在大雾中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后来担心没有大本营的灯光导航迷路失足,不敢再找了!

还有,不明白你们为何用手电,而不用头灯?这好象也是夜爬的一大忌讳吧!

另外,我的教练告诉我:高海拔登山是高危运动,个人能力再强,也要听从协作的指挥,因为你不可能比他们更了解当地的地形和天气!你们10人只有2个向导,好象也少了些,我们登时都是一带一,这样才有安全保证!

声明:说这些绝没有买弄或谴责的意思,只是希望朋友们之间交流经验,若有言语不当之处,请多包含!



呵呵,其实写出来就是为了交流经验,总结教训三,
不过我先说明,我不是领队,不是向导,也不是协作,本来当初我是准备1个人去的,后来在丽江碰到领队,就和他们结伴一起了,而且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民间的登山活动,我当时就带 ...
guoyaoliu 发表于 2010-9-7 16:31 if

抱歉,是我看的不详细!

不过,您如果选择和他们同行,就应该算是队友.既然只有您具备攀登的经验,那么当您认为存在风险时,您有义务劝阻他们,并告知他们这样做的危险性,而不是盲目从众!

还有,从哈巴村到大本营,你们认为徒步走3个小时就能到吗?反正我们白天走的,我做不到!


没关系,

其实当时在山下我已经提出这个问题了,但后来领队和向导都说可以去,我也只有跟随了,(因为向导常年在那里,所以我还是比较相信向导的话)

至于当时3小时能不能到,因为我没去过,所以也不敢说,我只是听 ...
guoyaoliu 发表于 2010-9-7 17:38 if

2个小时确实比较快,我们下来走了3个多小时(边走边拍照).

我没有问题了,祝愿您在未来的户外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高!


争论该觉有点偏题了

LZ已经说了 分享经验
怎么老是抓住一些问题不放?

多发扬点户外精神
我们应该宽容和交流
怎么感觉抓住些的东西不放
这样以后还会有人发帖吗?

谢谢楼主帖子
学习了
希望再有经历共 ...
天客留香 发表于 2010-9-7 17:35 if

不明白您的意思!

我觉得大家就是在很坦诚的交流呀!没有任何谴责或攻击的倾向!

有什么不同看法说出来,才是对朋友最大的帮助!

一味说好话,是最容易和省脑子的事情,但恐怕不是朋友所为! 发布于 2018-09-08 19:03:34

guoyaoliu:

因为没能成功登顶,所以本来没打算将此次哈巴雪山之旅记录下来的,但是经不住领队大人反复墨迹,再加上此次登山中出现了很多致命的错误(以至于差点酿成惨剧....),为了让广大驴友引以为戒,所以在这里还是做个简单报告吧。


先介绍一下本次活动的人员


此次登山一共13人,其中登山领队1人(资深驴友、某部退役军人)、当地向导2人、队员10人(加上本人)

根据计划,本来中午就因该抵达哈巴村的,但是由于路上塞车,到达哈巴村时已经是下午6时许,此时天还未黑,经大家商量后,决定向大本营进发。争取在9时左右抵达大本营。后来但是由于马匹原因(马夫不够),不得不分2批向大本营进发,体力差的队员以及部分装备骑马上山,其他队员徒步上山(这时候天已经开始黑了)。
pg
(山脚下小歇)
大约徒步行进了1个半小时,天已经全黑了,几乎看不见路,大家开始靠手电前进,这个时候有1名女队员体力已经严重下降,走不了几步就的休息,而另一个问题也出现了,7个人,3只电筒,1个头灯,而且其中一个电筒最多职能坚持半小时(汗啊,他们居然都没带),随后我们将手电按照行进顺序1、3、5、7进行了分配。
pg
pg
(黑暗中行进)


1# guoyaoliu
继续前进,在行进到半山腰的小木屋时,已经是晚上9点,大家在小木屋经过短暂休息后,还是决定继续上路(因为过夜的装备和食物已经由马驮上大本营了,无奈只能继续).
pg
(在小木屋休息)
从小木屋出来后大约行进了1个小时,11点的时候我们发现迷路了,此时,女队员已经出现严重体力透支,2名男队员体能也急速下降,而且天空开始下冰雹,气温急剧下降。经过商量,决定由领队和向导轮流背女队员上山,我负责背协作和女队员的包(领队的包+女队员的包+我的包,呵呵),大概又行进了越1个小时,感觉越走越远,这时候气温已经下降到3-5度左右,而且天空还在继续下雨,手电也只有2个能用了,只能停下来,经过大家协商,由我、向导负责寻找路(忘了说明,本人,退役军人,在某部服役7年,有较强的野外生存经验和方向辨别能力,再加上多年的高寒山地、丛林作战训练。。。。。),其他所有队员留在原地休息等待,领队留下来照顾大家;随后根据向导的提示和对周围环境的仔细判断,我们开始出发(我和向导进行了简单分工,我主要负责辨别方向和做记号,向导负责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熟悉的地形),大概40多分钟以后,我和向导终于摸清楚方向,到达离大本营约400米左右的一处断崖,并与前来接应的大本营的另外2名向导会合。大概1点半的时候,我们终于全部安全抵达大本营,本来3个小时的路程,却走了近7个小时。。。。终于可以吃东西了,呵呵




第二天,部分队员还是决定继续冲顶,不过冲顶的人数只有6人,我、领队、向导和另外3名队友。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开始向山顶进发,此时天空能见度还算不错,只是风比较大,大约行进到4500米左右.
pg
pg
pg


(艰难行进)




3# guoyaoliu
2位队友体力不支,经协商由领队负责带领他们下撤回大本营,而我,向导,还有另外一名队友则继续冲顶。在经过2次休息后我们到达4900米的雪线平台,

pg
pg
pg
(就餐\补充能量)


4# guoyaoliu
此时天开始变色,下起了雪,风也比较大,但是能见度还算理想,所以我们决定继续,在进行简短的就餐补充能量后,我们开始继续向山顶突击,当到达5000米左右的时候,山顶突然大雾弥漫,天空开始下起了大雪,并伴随有强风(人根本无法站立,能见度不足2米),
pg
pg
(大雾弥漫)
无奈,我们只能选择下撤了,谁知更危险的情况出现了,在经过一段岩壁的时候,我由于想尽快追上队友就擅自决定抄近路(因为这片岩壁很大,去过哈巴的都知道,就是在大本营忘上大约200米的地方),结果从一片雪地上穿过去的时候,差点掉进岩缝里去,幸亏当时反应快,我在前脚踏空的情况下,顺势向前一滚,然后重重的摔在岩壁旁边的一个平台上,膝盖被蹭掉一块皮,不过无大碍,幸亏这一滚救了自己一命,因为当时向导他们已经下到岩壁下了,根本看不见人,就算是自己掉下去,我估计一时半会他们也不会发现(庆幸自己这几年没白练),后来我用登山杖测了一下,岩缝的宽度大约1米5左右,深度至少在2米以上(我趴在岩壁上,将登山杖插进雪里,雪一直没过我的手臂,后来据向导说,那个岩缝深度至少在几十米以上,我汗。。。当时就傻眼了。。。),最后在大本营简单休息后我们下撤至哈巴村。
。。


5# guoyaoliu

pg

最后总结:此次攀登虽然最后大家都平安返回,但是有几个严重错误,现在总结出来,忘大家引以为戒。
一是物资准备不够充分,手电,手台等等物资都严重缺乏。(再次提醒大家,上山之前一定要准备充分。千万不能马虎,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可靠的,上山之前一定要再次检查,因为我本来带了个头灯,前几天一直在用,所以就想肯定不会出问题,结果还是出问题了,怎么弄都不亮。。)


二是上山时间太晚,可以说完全是在黑暗情况下上山,在没有100%把握或者相应的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千万不要上去,特别是路况不明的时候(后来向导告诉我们,在那里那么多年,从来没见过那么晚上山的人,而且绝大多数是第一次登雪山,呵呵)。


三是擅自脱离攀登路线,这一点一定要切忌,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特别是在冰雪地带,往往平坦的大路下隐藏着无数的危险。(因为当时我是最后一个下撤的,为了追赶前面的队员,所以决定抄近路,结果差点被报销了,呵呵)。

四是,出发的时候千万不要穿太厚的衣服,特别是保暖内衣之类的不透气的衣服,千万不要穿,当时和我们一起的一个队友就是穿很多,我提醒了他两次,他没听,结果走了1个多小时就完全虚脱了,后来刚好遇到马队,被驮回去了.特别是新驴这1点一定要切记,我个人觉得,在不运动的情况下,穿上衣服后感觉有一丝凉意就行了,

五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带上备用物品,特别是路途比较长的,除非你是和马队一起,否则的话,像衣服,电池,手电,工具刀等等一定要随身携带,不要为了减轻重量把所有东西都放马上,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其实后来向导给我说,他在山上这么多年是第一次迷路,大家可想而知,一万次又一次被你碰上,就可以把你报销,所以说一定要做好准备,虽然说只有几公里路....),还有就是一定要带见备用衣服,特别是雪山,我当时上去的时候就没带,想的3个小时就到了,就只穿了件快干,一件冲锋衣,其他东西都让马驮走了,结果半路上天开始下冰雹,气温下降到0-3度,而且又迷路,当时冷瓜了,动起来都还好点,只要一停下来就只要找背风的树桩躲风了......所以多这点不多,少这点就可能致命.....

好了,这次就汇报到这里吧。。10月份准备再次攀登哈巴雪山。。写了这么多,杂越看越像是在做检查啊。。呵呵。。欢迎大家拍砖和指导
下次杂说也得把GPS和手台带上..还好当时有3个手电还有电,,迷路后的联系全靠手电和哨子了.手机压根没信号...(后来据那个女队员讲,他们在小木屋附近看见了熊.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幻觉,反正我没看见,哈哈)
我也是只菜鸟,但感觉楼主带队登山缺乏很多基本知识:

夜间行进是大忌,何况是自己根本没走过的路!哈巴的大雾很厉害,在大本营时,我白天已经知道了厕所的确切位置,离我住的地方不过几十米,晚上在大雾中找了半天也没找 ...
欧蓝德 发表于 2010-9-7 11:12 if
呵呵,其实写出来就是为了交流经验,总结教训三,
不过我先说明,我不是领队,不是向导,也不是协作,本来当初我是准备1个人去的,后来在丽江碰到领队,就和他们结伴一起了,而且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民间的登山活动,我当时就带了一个强光手电,一个头灯,在山下我看他们大包小包的背着,以为他们东西都带了.谁知道......

第二个问题就是,至于夜间登山,其实我当时持保留意见的,不过我想第一大家都同意了,我一个人不可能不上去吧,加上山路不是很陡,而且攀爬的人多,路线他们因该很熟悉,所以最后就没坚持,

至于向导,本来我们就没打算那么多人上山,真正在山下做好冲顶准备的就3人,所以2个向导足够了.....其他人都没带装备,不可能让他们上去..
(队员素质良莠不齐,能力不相当,领队是要用自己的经验为全队负责的,这点你做到了么?

其他的,可以看出您们缺乏太多的攀登知识,这个以后可以在指导下逐步补上。但是,技术容易学,意识永远却是第一位的。

elemZ 发表于 2010-9-7 11:15 if

我已经说明了哈,我不是领队,不是协作,也不是向导,本来我是准备和向导2个人攀登的,后来碰见他们,就临时加入他们那个队伍的,

至于前面你说那句我只是想说明为什么在那个时候领队和向导会让我这个普通队员,而且没爬过哈巴的队员去找路,

我想肯定会有人有这样的疑问,所以就做了个解释,绝对没有炫耀和吹嘘的成分...

因为在已经迷路了,而且其他队员都已经体力不支,所以不论上还是下,在的情况下编寻方向是最重要的了,我至少经过很长时间的这种专业训练,对这方面专业还是比较有自信,所以就提出和向导一起去,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
带着手电。。。。。。
不知道冰镐冰爪带了没
lascar 发表于 2010-9-7 16:43 if
只有2位决定冲顶了队员带了,,其他都没带,,跟随我们到4500的那两名队员本来就没打算冲顶,所以也没带....
我想问下 那名女队员是什么原因没多久就体力不支 是天气原因还是新手还是病了
另外膜拜下特种兵
3风 发表于 2010-9-7 16:37 if
具体的我也不知道,因该是新手吧.呵呵.

不过我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上山的时候大家都穿了很多衣服,,特别是有些队员,里面穿件保暖内衣,一件抓绒,还有一件什么忘了,外面还套了件羽绒服,,,我当时就无语了,,刚出来肯定会冷三,但是穿那么厚纯粹是增加不必要的负担....特别是那件保暖内衣,,登山穿这东西,纯粹找死,,不过介于我不是领队,也不是向导,只能是凭自己经验提醒他们,但是当时他们不听,我也没办法.....




抱歉,是我看的不详细!

不过,您如果选择和他们同行,就应该算是队友.既然只有您具备攀登的经验,那么当您认为存在风险时,您有义务劝阻他们,并告知他们这样做的危险性,而不是盲目从众!

还有,从哈巴村到大本营, ...
欧蓝德 发表于 2010-9-7 17:04 if

没关系,

其实当时在山下我已经提出这个问题了,但后来领队和向导都说可以去,我也只有跟随了,(因为向导常年在那里,所以我还是比较相信向导的话)

至于当时3小时能不能到,因为我没去过,所以也不敢说,我只是听向导说从哈巴村到大本营大概有6公里路,他们上去需要两个小时(我当时算了下,因为我在部队的时候,山路上全副武装负重徒步是每小时4公里以上.越野的话更快),而当时我的大部分装备都已经用马驮走了,所以我想3个多小时因该不是什么大问题,(而且当时就只有我、领队、向导、还有1名体力好的队员背了包,其他都是徒手,我想空手爬山,3个多小时走6公里路因该不是问题啊。。。)不过,第二天下山的时候我和向导走马道从大本营徒步撤到哈巴村时花了2个多小时(我想马道因该比直上直下的攀登路线远的多吧).. 发布于 2018-09-08 18:37:26

更多一次极度危险的雪山之旅..附图(绝对的经验教训啊.....)相关问题

问题:一次极度危险的雪山之旅..附图(绝对的经验教训啊.....)

回答:投了!有双好鞋跟好包真当重要!如果能力允许.当然要好点的.  SCARPA  60023G 详情 >

问题:请教!如何开始自己的第一座雪山之旅?

回答:SCARPA的鞋很耐操的,自己穿的这双陪我一年多了,一点问题没有,买鞋要注意别买款式太老的,最好当年新款,或者最不济也要去年之内的款式 详情 >

问题:滑碎石了不起吗?看看这个绝对火星人都拦不住 在漂浮的冰山上滑雪

回答:支持好友精彩活动分享 详情 >

问题:第一次爬雪山准备三峰,登山细节问题啊!有经验的进来讨论讨论,没经验的学习学习!!

回答:07年淘宝购入一顶杂牌,不到400大洋,无论是上到4900的雪线,下到峡谷溯溪,还是半夜遭遇的狂风暴雨,表现一直令我满意。注:期间更换过一次外帐。 详情 >

问题:武汉-贺胜桥往返骑行,首次单日140KM+经验教训

回答:欣赏支持好友精彩活动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