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斗茶必备:黑釉茶盏

share

宋代南北方瓷窑均盛产黑釉瓷器,当时盛行斗茶的风俗,最适宜斗茶的黑釉茶盏得到广大文人墨客的喜爱。黑釉茶盏的胎体厚重,釉色漆黑光亮,釉面布满了由氧化铁结晶而形成的自然流淌的各种斑纹,多姿多彩,变化万千,其名称亦颇具文采,如“曜变”、“鹧鸪斑”、“兔毫”、“玳瑁”等。

建窑黑釉兔毫盏

建窑黑釉兔毫盏,宋,高5.8厘米,口径12.8厘米,足径3.9厘米。

盏撇口,斜直壁,小圈足。胎呈铁黑色,里满釉。外施釉不到底,腹下部釉垂流如泪痕。碗口釉呈酱色,口下渐为褐黑相间,近里心为纯黑色。釉中有丝状黑褐色兔毛般结晶,俗称“兔毫斑”。

宋金时期,兔毫盏在我国很多地方如江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都有烧制,其中以建窑所烧“建盏”最为著名。

由于宋代建窑兔毫盏名气很大,所以一些宋代文人对它多有赞美之辞,如蔡襄《茶录》云:“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

吉州窑玳瑁釉罐

吉州窑玳瑁釉罐,宋,高11厘米,口径12厘米,足径3.2厘米。

罐唇口,短颈,鼓腹,浅圈足。罐外壁施玳瑁釉,罐内及底部素胎无釉。

此器外壁黑色的地釉和姿态各异的黄褐色斑纹,与天然玳瑁极为相似,别具一番情趣。

玳瑁釉是一种窑变釉。其作法是在器物上先施一种氧化铁含量较高的釉料,然后再随意甩洒一种氧化铁含量较低的釉料,烧成时产生交融、流淌,千变万化,惹人喜爱。玳瑁釉是吉州窑瓷器上常见的一种釉,以这种釉装饰的瓷器主要有瓶、罐、炉、碗等。

黑釉油滴釉盘

黑釉油滴釉盘,宋,高5厘米,口径21厘米,足径6.5厘米。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内外满施黑釉,釉色乌黑锃亮,釉面布满银白色油滴状结晶,仿若大小不一的油花点点,故称“油滴釉”。“油滴”之状又如夜空繁星闪烁,令人目不暇接。

此盘神奇之处在于注水后富于各种变化。如注入清水,则银白色结晶愈加明亮,如夜空中繁星闪烁,令人目不暇接;如注满茶水,则结晶闪现出金黄色,十分耀眼,充满神奇魅力。

此盘胎釉特征与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地区调查窑址时发现的标本相类似,因此可断定此碗应为山西瓷窑的制品。

吉州窑剪纸贴花梅花纹碗

吉州窑剪纸贴花梅花纹碗,宋,高5厘米,口径15.7厘米,足径3.2厘米。

碗敞口,斜壁,浅圈足。通体施黑釉,内壁兔毫纹为地,碗心装饰一株剪纸梅花,外壁以玳瑁斑纹为饰。

此碗最大特色在于兔毫纹、剪纸贴花、玳瑁斑纹等多种装饰的综合运用,风格简洁大方,主题纹饰梅花突出醒目。碗的形状如斗笠,具有宋代瓷器的典型特征。

黑釉凸线纹瓶

黑釉凸线纹瓶,宋,高27.5厘米,口径5.5厘米,足径8.7厘米。

瓶唇口外撇,短颈,溜肩,鼓腹,腹下渐敛,圈足。瓶体半截施黑釉,腹下部露胎。肩、腹部装饰多道凸线纹,线纹4道为一组,组与组之间以单线纹相隔,反复中有变化。

此瓶仅以多道凸线纹装饰,别无他饰,简洁大方,令人耳目一新。

宋、金时期,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瓷窑中生产的黑釉瓶、罐等瓷器常以突起的白色线条作装饰,布局可分为单线和复线,使单调的釉面呈现变化。

更多宋代斗茶必备:黑釉茶盏相关问题

问题:长途骑行锁鞋锁踏是必备么?

回答:最好还是带走,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或其他,再说就算是燃烧不充分,依然会留下残留物。 详情 >

问题:川藏骑行必备物品都有什么?

回答:贝爷背后有着庞大的后勤体系 详情 >

问题:什么配件是必须的? 大家给新人表个态

回答:让自己睡的舒服一点就可以啦。或者用手机下载一些青雪版的盗墓笔记,晚上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详情 >

问题:请教骑行必备装备有哪些?

回答:保险!不能把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呗! 详情 >

问题:2014骑行西藏去转山,需要什么必备装备?

回答:学习了,很不错! 详情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