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询问珠峰ABC徒步的相关事宜。请有经验者传授经验!

share
几年了,都想徒步珠峰ABC。太宏大的目标没有,就想走走那段山路。穿越那片冰塔!去年藏队还有相关的项目,但是今年就没有了。请有经验的老驴给予指导。手续办理、花费项目、注意事项!非常感谢!详细传授请加QQ31326214(注ABC)

一个人的旅程:

09年4月下旬的时候,登山季,准备徒步ABC。但是到了大本营之后藏队的联络官不允许,后来说了些好话,还有旁边武警战士帮着说情,才让试一下,收费600每人每天。后来要求只能在上面呆一天,而且让同行的向导最多只能带到5800,无奈。
当天早上9点出发,一路走得很慢,因为喘气很幸苦。14点30分左右到达5800营地,向导就停住不动了。休息了一个小时,和留守的藏队的两个小伙子聊聊天,15点30分往回走。回到大本营的时候好像快到21点,天刚刚黑。
十二楼的帖子有些旧了,帐篷邮局没开了,向导费200每天。帐篷旅馆只有登山季的时候才会开,登山季过了一般老板们就会拆掉运到山下。不缴费登山不大现实,武警看得很严,如果没有办好登山的手续,根本不让靠近大本营的帐篷区,只能在观景台附近停留。
至于说徒步过检查站逃票,那更是不太现实,我们早上5点多从白坝坐车到检查站的时候才7点多,赶到中途的观景台9点刚过,到大本营的时候11点多,要是一路徒步,要走好几天吧。不过路上倒是看到很多骑行的老外。
路线我自己的体会来看,如果适应的好没什么高反,可以第一天从BC到5800,扎营;第二天从5800到ABC,返回5800,扎营;第三天从5800返回BC。我在大本营住了三个晚上,虽然没什么高反,但是睡得都不舒服,尤其是鼻子里面非常干。所以我觉得最好不要在6000以上扎营,除非你认为自己已经有专业登山者的水平了。D3 Rest in ABC 的安排,我认为会有很大的问题。
经历之后,我很同意myshadow的这句话:“只要你想去,你真的想去,你一定要去,你无论如何都要去,那么,你肯定可以!”我会再去的。
希望你能顺利! 发布于 2018-09-17 13:52:24

icebear:hp?mod=viewthread&tid=4&extra=page%3D1

发布于 2018-09-16 16:24:24

arckham:只去过尼泊尔南坡的EBC线路。无从比较。但是EBC超赞,而且异域风情,沿途也可以和各国驴友交流,不错。 发布于 2018-09-16 16:23:12

硝烟:我只能说,10月份的温度,6000米帐篷里的温度是-10度,6500米大概是-10到-15度。可以参考这个温度准备衣物和睡袋。其它的第十二楼说的差不多了。 发布于 2018-09-16 15:37:33

gdhonda:好线路,没走过,问路逃票?:lol
网上搜到的:进珠峰要在定日县百坝镇买门票,每人180元,每辆车400元。如果你的体力足够好可以徒步过检查站,百坝到边防检查站4公里,百坝至珠峰门票检查站16公里,那样就可以不用买门票(要看运气了)!百坝至珠峰大本营117公里,先从百坝镇海拔4200米,爬上拉藏山口海拔5200米,天气好就可以看到珠峰、洛子峰、卓奥友、马卡鲁峰,然后再下到扎西宗海拔4200米,扎西宗到绒布寺还有62公里海拔5150米,绒布寺至大本营8公里。

这条被国外户外网站称为Advanced Base Camp Everest trek的徒步路线是公认的the Highest trek in the world。一般来说,从BC到ABC,中间有三个营地,分别是Camp1、Intermediate Camp、Camp2。根据宿营地选择上的细微差别,这三个营地海拔分别为5500、5800、6000左右。ABC因为是一个狭长的地带,从6300-6500都可以且适合扎营,所以具体有区别。一般来说,国外登山队的前进营地则通常在6400,据说是因为6400米是牦牛可以上的最高点,到此处牦牛要下东西,就不太可能再上了。而中国登山队的前进营地却通常在6500,可见牦牛其实是能到6500的。但6500的前进营地是因为中国队有“主场优势”,所以也只有中国队可以把ABC设在6500。而6300处,则是因为中科院通常会把营地设在此处,所以有媒体(如西藏人文地理)会把这里叫中科院前进营地。综上所述,根据《西藏人文地理》的解释,6300米为中科院前进营地、6400米为国际前际营地、6500米为前进营地。

  对于徒步者而言,从BC到ABC通常有如下几种安排:

  第一种安排:

  D1 Trek from Everest BC to C.1

  D2 Trek from C.1 to intermediate camp

  D3 Rest in intermediate camp

  D4 Trek from intermediate camp to C.2

  D5 Trek from C.2 to ABC and return to C.2

  D6 Return to Everest BC

  这是一般老外的普遍安排,在我自己上山的路上碰到的好几拨老外均是走这个路线。这样走的好处是上山慢,宿营地全部在6000以下,且因为在中间营地留有休息的时间,所以能够有效克服高反。缺点是这个安排并没有在ABC宿营,而ABC前进营地是相当美丽的。

  第二种安排:

  D1 Trek from Everest BC TO C.1

  D2 Trek from C.1 to C.2

  D3 Trek from C.2 to ABC

  D4 Rest in ABC

  D5 Return to Everest BC

  这种安排是我当初所作的安排,也是没有什么高反现象且体力尚可的人可以实行的。这种安排的好处是在ABC有大量时间,与我一同上山的三位波兰徒步者就是希望用这些时间挑战一下自己,看能不能上到过7000的北坳营地。但事实上实际的情况是我们省略了在ABC休息的那天,直接下山了,所以只花了四天的时间在山上。我个人觉得这个安排体力强度一般,不算大,毕竟路是确定的,从BC到ABC只有22km。虽然全程在高海拔,但只要没有高反,真的并不难。

  第三种安排:

  D1 Trek from Everest BC TO intermediate camp

  D2 Trek from intermediate camp to ABC

  D3 Rest in ABC

  D4 Return to Everest BC

  据说一般比较职业或有相当经验和体能的人会如此安排。强度比第二种安排会比较大一点,但我觉得也并非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目前我计划明年重上珠峰,打算用这种安排,侍机看看能不能到北坳营地,使自己上到7000这个新的高点!

  以上所说都是常规的安排,事实上也有相当多的牛男牛女根本不用这样慢慢挨。我所知的便有2005年夏天的一群牛人,这群牛人当中有5个顺利上山,且其中至少有4个神人:一山东籍女孩一天时间从大本营出发到达6300的中科院营地;一海南籍男子身着皮鞋无任何装备从大本营出发到C.2营地且当天返回;一四川籍与另一不明籍(似乎是深圳)青年男子两人分别都一天时间从大本营出发至6300的中科院营地且当天返回(从珠峰下山后,此二人后在冈仁波齐转山都是一天完成)。

  说这些并不是鼓励大家争快赶时间,只是想说,珠峰真的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般困难。它就在那里,只要你想去,你真的想去,你一定要去,你无论如何都要去,那么,你肯定可以!

  到达大本营的方法大家都知道,这里要说的是,如果想要上山,一定要留足充分的时间。假如像我一样,只身上山的话,包车可能会成为一大问题。去年我是在白坝租摩托上山的,本来打算在大本营适应性休整一天再上山,但因为机缘巧合,第二天一早就得到了上山的机会。在山上的时间本来是打算4天,最后是3天。下山后在大本营呆了一天,等还在山上的向导和波兰同伴,这天去了扎绒布寺。然后再租摩托车下山。时间上面不可控因素多,因为大家估计都没有海拔5200-6500的徒步经验,谁也不知会不会有高反或其它问题。所以,时间充足的话,应该留够时间来作这个准备。

  进山费用。

  从去年开始,大本营纳入珠峰管理委员会管理,各项价格比前年均直线上升。我在那里的时候的情况是,进山费中国人400元/人,外国人200美元/人。我去的时候是国庆节过了,正好是登山季的尾季,大批的登山者都在下撤的时候。我的向导小多吉帮我去谈得价是200元/人。事后得知,在每年的两个登山季尾季管理稍松,价格可以有谈的可能(正好在登山季的4月及9月则不只是不能讲价的,还很有可能不让上山或者缴纳更为昂贵的费用。所以最好的季节是五月底六月初或者国庆节过后的那一周)。事实上,后来碰到的流氓兔GG他们一行三人因为找到了熟人,甚至都没有交进山费就让上山了,但管理处只允许他们上山两天必须下来。而我交费后没有时间限制。

  珠峰管理处在邮局对面的帐篷,那个帐篷与周围的帐篷相比,位置略靠后半间,门口有招牌。如果不能找到随便找大本营的人问一下就能够找到管理处。

  向导及背夫。

  大本营每一个帐篷旅馆里的男人几乎都可以充当向导或背夫,区别在于上山次数的多少。而且由于现在北坡徒步的中国人极少,所以他们也是一直为登山队和外国人服务,大都会英语。去年我打听的价格是向导100元/天,背夫150元/天。除此外还可以租牦牛,价格忘记了。牦牛是每两头配一个牦牛工,也需要付钱。牦牛驼的东西有限,而且还需要驼草料上去(不然牦牛自己没得吃)。所以一般如果人数少,只找背夫就好了。但要注意,毕竟是高海拔,让背夫背的东西的重量也不要过重,不然万一在上面有什么问题,对谁都不好。向导与背夫会自带帐篷睡袋与自己的食物。

  在C1营地所见的一只由来自六个国家的徒步者所组成的队伍所雇的牦牛

  另外,老外几乎全部都会给小费,而且出手不少。去年我们一起的波兰同伴就给了我们的向导100美金,背夫每个50美金。所以,考虑到大家绝大多数可能一辈子只来一次,只要开心,不妨给他们一些小费。我个人觉得他们真的不容易。虽然赚钱是真(他们在当地扎西宗是属于非常富的),但真的有时候是拿生命和健康在拼。我们的向导小多吉每年就能够赚很多钱,但真的很艰难。而且他已经有两个指头因为手套不够保暖被冻坏了,已经坏死没有知觉。他自己讲现在就是在拼青春饭,因为上了年纪了,身体不好了,根本不太可能继续做珠峰的生意了。何况现在珠峰的生意实际只有大半年有,这大半年里面也只有三个多月有人上山,据说每个月能上山两次都很不错了。

  我们的向导和背夫(前面第一个是小多吉,后两个是背夫)

  上山需要的装备与其它物品。

  我自己上去的装备很简单,雪狼的冲锋衣冲锋裤,抓绒是很便宜的杂牌,鞋居然是Nike的(不过是户外gore-tex系列),眼镜不是雪镜是迪卡隆的儿童眼镜(我个子小,一直是在迪卡隆买儿童用品),还有一根20块的登山杖,睡袋只是个camp的小蚂蚁,而帐篷根本没有……最后与向导背夫他们挤在一个小小的雪狼双人帐里混(能想象双人帐里装四个人是什么情形么),向导与背夫都对我极好极好,把他们自己带上去的东西给我吃。因为东西不够都让我先吃,等我吃饱了他们才开始吃。每天到营地都煮酥油茶给我喝。小多吉把他的羽绒大睡袋借给我,自己用我的薄得可怜的小睡袋……下山后总结,我的装备里鞋、手杖、眼镜太差。鞋因为已经徒步过很多地方,已经快要不防滑(后来这鞋还陪我走了尼泊尔的Annapurna大环);登山杖半路就坏了,多亏后来下山时候流氓兔GG借他的给我用;眼镜还是需要专业的雪镜,因为我的眼睛在山上真的被刺痛了,即使我白天从来不取下来。从BC到ABC路况算是比较好,不属于登山范畴,应该就是徒步trek的级别,只需要徒步的装备就好。而ABC以上就是专业的登山了,需要登山装备。

  上山所有的食物需要从大本营背上去。所以上面呆多少天需要事先有详细计划,以期准备食物。另外,每天中午都不会停下来吃东西的,几乎我们都是在小包里带上一天的食物和水,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在累了的时候补充。只有到了晚上到了营地才会开炉做饭。水的情况,我们是带了一天的水上山,然后每天晚上在营地附近取雪水烧好第二天带上喝。

  下边介绍我们的向导给大家:

  小多吉,大本营“加州旅馆”主人,多年来一直努力搭帐篷旅馆,搞汽车货运,作高山向导……只为了供两个妹妹上大学。及至去年,已经有一个妹妹大学毕业分配在了林芝的旅游局,而他也说担子轻了不少,只有一个妹妹需要他继续努力了。曾经问过他为什么这么努力让妹妹们上大学,答说西藏女人地位低,如果不上大学会比较可怜,一辈子过苦日子。他说等他小妹妹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他会找个汉族女人结婚,会攒点钱到内地来看看。《西藏人文地理》上曾有一长文花很大篇幅讲到了小多吉和他的家庭,建议大家看看。

  在我上山的这些日子里,小多吉对我极好,他和另外两个背夫一起送给我一个藏名叫作格桑卓玛。下山后,带我去巴松他父母家和扎西宗他哥嫂家玩,还用摩托送我去老定日。而且在大本营的时候,住他的帐篷里,他让我与他一样吃东西而且坚持不收我吃饭的钱(住宿费他没法帮我省,因为每人40的住宿里面,有35元被珠峰管理处强制收走了)。

  小多吉说大本营很多人都不喜欢汉人,说汉人远远不如老外有礼貌,觉得自己付过钱了就很了不起,对他们呼来喝去。我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人是这样的,但总归是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的对他们。虽然是我们付过钱让他们来服务的,但大家都是人,都有可能出差子的地方,何况彼此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背景相差这么多……

  小多吉的帐篷旅馆叫“加州旅馆”(应该很多人都知道这家著名的大本营帐篷旅馆吧),是一个老外帮他取的名字。

  他的手机:138-8902-6248。

  如果大家想上山看冰塔林,可与小多吉联系,和他说明是他在上海的姐姐介绍的,定会得到他的帮助。如果小多吉上山不在旅馆里,旅馆里的小姑娘琼旦也会帮助大家。

  从大本营到C1

  上面这张图显示了大本营与C1营地的相对位置关系。

  C1营地极易到达。从大本营往珠峰的方向走,如大家所知,首先的障碍会是一条小河。在我去的季节,小河并不算太宽,找好位置,过河是不难的。如果碰到夏天河水宽,也可以在大本营找摩托帮忙过河或者弄一双长筒胶鞋涉水过河。

  继续前行,靠近左手边的山脚走,走到一定距离后便能远远的看见冰塔林。这处冰塔林很矮,而且很难靠近,因为前面是一条冰河。下图便是走到路的尽头,前面呈现出来的冰塔林(正中那座雪峰下面的小小的便是)。

  继续前行,便会看见阻挡前进的冰河,冰河两边都比较高,宽度也比较宽。此时顺着小路向左手边拐,这里有一个山谷。顺着冰河向其上游方向走,这边的路便是传统的登山线路。拐到这条山谷里继续走不远就可以到达C1。我们当初是慢慢悠悠的转上去的,也仅仅花了三个小时便从大本营到达了C1。C1因为地形较好,很合适作为营地,所以那一带有很多用石头圈起来的一块块小平地,一看就知道是搭帐篷留下的痕迹。

  从C1到C2

  从C1营地到C2营地的强度比大本营到C1大得多,我们依照自己的速度,在并不太赶的情况下花了7个小时(我觉得如果赶时间,可以在5小时完成)。

  其中从C1到intermediate camp没什么好说的,路况还好,路也比较明显,没有困难的路段。唯一需要当心的是路上有一处需要过一个比较长的乱石堆,这个乱石堆不是路难走,而是石头很摇晃,并不太稳,而且还高,过这一段几乎就是在跳上跳下的,比较累人点。其它大部分的路都是小的砾石堆,如果用手拨开这些砾石,会发现我们实际是走在冰川上。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到intermediate camp已经可以开始看到比较小的冰塔了。

  冰裂缝从照片上看很不起眼,因为没有对比关系,看不出这个裂缝的高度。实际上,这里你是不可能跳过去的,你需要下到裂缝底下,然后跨过一个小溪,再从另一边爬上去。在上山的时候,向导与背夫先过去在对面等着我们,我跟在三个波兰队友后面。波兰队友中先是高个子的GG下去了,下去后把波兰MM接下去,MM跨过小溪后背夫们在上面把她拉上去。接下来我与另外一位年纪比较大的波兰大叔一起下到溪边,波兰GG一直伸手把我拉着,帮我平安下去。与这同时,波兰大叔却摔了下去,急得背夫之一的次仁(下图中左边那位)下去把他拉上来,自己还受了伤。我是被波兰GG和小多吉一起拉上对面的斜坡的。这个裂缝的高度大约是一人高的样子,两边都很滑,下脚的时候脚边的碎砾石纷纷下滑,脚基本上踩不到一个稳固的受力点。而下山的时候与流氓兔GG一起,过这里时是流氓兔GG他们的向导下来把我拉上去的。 (作者myshadow)
发布于 2018-09-16 15:19:33

更多真诚询问珠峰ABC徒步的相关事宜。请有经验者传授经验!相关问题

问题:真诚询问珠峰ABC徒步的相关事宜。请有经验者传授经验!

回答:不追求UL,只考虑舒适和放心,一直在用HUBBA HUBBA。。。。没失望过 详情 >

问题:限制攀登珠峰者年龄 最小18岁最老60岁 你是否支持?

回答:我也有双scarpa的,都得经受我平时严酷的剧烈运动,这样没事才敢穿出去! 详情 >

问题:求教 没有骑车远行过 计划从上海骑到淮安 请有经验者指教

回答:严格的讲是一件假TNF紧跟着是山博德滑雪服再接下来是K2的AA-01 详情 >

问题:【新人报道帖】准备骑行川滇藏自助游,发路线图,求有经验的勇士帮规划,顺便组队

回答:我用的当然是我自己家的登山杖啊,用别人家的也不让啊 详情 >

问题:问个比较实际的问题,登雪山时走到一半要方便怎么办??

回答:悲催~磨脚有几种可能:1、鞋和你的脚不合;2、鞋设计太硬内层缺乏保护;3、脚太嫩经不起磨关于鞋掉底是鞋有质量问题?还是年代太久,胶老化失效了?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