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西的党结真拉顶峰能看到珠峰?
不锈钢猫:“They could also see”应该是真的看到了,如果是虚拟语气,应该用“ could have”。考虑空气折射率的话,还是有可能的,因为低温下空气折射率会增加,能看到地平线后面很远的景色,其实就是“海市蜃楼”。
我记得同样在平原上,在南极洲能看出几十公里远,但按照地球曲率计算只能看5公里远,可见温度对折射率的影响还是很大的。8000米以上的气温和南极也差不多了。
23# 大石 你说的有道理,关键是空气密度。但一般温度越低,空气密度越大。通常温度梯度引起的气体密度变化比海拔高度的影响剧烈,所以只考虑温度梯度。
简单的说,要形成主贴中所说的那种现象,温度必须随高度的上升而上升(这和沙漠中的情况正相反),并且变化的梯度必须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因折射率改变而导致的光线“弯曲”程度达到或接近地球曲率,这时候,在一定范围内地球看起来就是个平面。但这种现象通常只出现在极地。
实际上,你的计算是假定两座山的连线和海拔为零的一点相切,而这是不可能的。我估计切点的海拔得有4000米。这样,计算相对高度的话,两座山分别只有5000米和2000米,按曲率计算的可视距离只有400公里左右。
所以,如果能从党结真拉看到珠峰,那一定是发生了“海市蜃楼”,并且视线下方的温度低于视线上方。这种情况可不可能出现呢?我不知道,毕竟人家说看到了。
26# 大石
我没说明白:
海拔对密度有影响,这谁都知道,但空气密度的变化要达到使光线弯折的程度,海拔高度就起不了什么作用了,否则海市蜃楼也不会那么罕见了。
要达到我说的那种,足以抵消地球曲率的光线弯曲,温度的垂直变化要达到11度/100米高度左右。这是非常罕见的,因为首先,温度通常是随高度逐渐下降的,即使上升,也不会有这么高的幅度。但在特殊情况下,比如两极地区,就可能出现,因为靠近冰面处的气温有时会比高处低几十度。这个“高处”通常也就是几十米到一百米。在这个范围内,海拔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两极以外也可能发生类似的现象,不过更罕见,比如著名的“蓬莱仙境”。
沙漠中的海市蜃楼也是同样的原理,只不过刚好相反:在阳光照射下,地表的气温能高到七十度,而上方空气温通常不超过50度,在几十米的垂直高度内就能出现二十多度的温度变化。这样光线才会发生向上的弯曲,形成类似镜面反射的现象。夏天的公路上也经常能看到。
同样,只要:珠峰表面的气温比上方100米内的空气低十几度,理论上就可能出现主贴中的现象。当然,1000公里这么大尺度的“海市蜃楼”,好像还没听说过。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值得进一步探讨。 发布于 2018-09-01 12:52:36
roof:我是户外探险杂志编辑马德民,是本文的责任编辑.首先对提出问题的读者表示感谢,文章确实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主要是我的把关不够,当时看到文章后也心有疑问,但是由于登顶者是有多年经验的登山者,我认为他们的判断能力应该没有问题.
另外,我拿到的是中文版,翻译者没有很好的拿捏作者的意图.而刚刚看到其英文版中的描述如下"They could also see Mt. Everest on the horizon and Mt. Namja Barwa to the west. " 应该是虚拟语气,似乎看到了那两座山峰.
我个人认为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有可能看到南迦巴瓦,党峰已在西藏边缘,两者直线距离很近,中间没有超过7000米的峰群阻挡. 发布于 2018-09-01 11:10:47
vole1st:
我给你看原文,文章是Jon写的,翻译不知道是谁,应该是个不懂登山的,这个应该是翻译的问题。
英文原文是
Slightly below the summit Jon ran out protection and had to stop. He brought up Tim and Asu, who then continued in the lead to arrive at the summit at 1:10PM. It was a windy, sunny, and cold day. They had a fabulous view of Yangmolong’s upper ridge, which looked more challenging than imagined. They could also see Mt. Everest on the horizon and Mt. Namja Barwa to the west. They were the third team to make the summit of Mt. Dangjie Zhenla. Asu was the first Chinese to climb the mountain. We believe they did a new route.
首先、could也有可能,似乎等的意思,这句话是虚拟语气。
第二、to the west什么意思应该初中生都知道吧。
如果非要断章取义吹毛求疵,请便! 发布于 2018-09-01 11:07:29
爱如少年:若不考虑云层、空气干扰、中间有障碍物,能看到的地平线的距离(KM)大约是高度(米)开根号乘4,
珠峰开根号大约是90多,乘四大概在380KM左右;
6000开根号大约是80不到,X4算300KM好了;
两者相加等于大约700KM ...
大石 发表于 2010-2-26 17:04 if
1000公里以上根本没任何看到的可能。
700公里以外能看到是山,但也只能看出是座山而已,而无法分辨出是哪座峰(肉眼)。除非是没有大气的真空,这样就没有尘埃的干扰。 发布于 2018-09-01 10:45:58
大石:若不考虑云层、空气干扰、中间有障碍物,能看到的地平线的距离(KM)大约是高度(米)开根号乘4,
珠峰开根号大约是90多,乘四大概在380KM左右;
6000开根号大约是80不到,X4算300KM好了;
两者相加等于大约700KM不到。
就是说,如果两者直线距离不超过700KM,在天气良好的时候是有可能看得到的。
加上空气折射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在8、900KM的距离还是有可能的。
但是超过1000KM,我觉得有一定难度,除非空气折射率十分高——换句通俗易懂的话来解释就是:
海市蜃楼。。。
1000公里以上根本没任何看到的可能。
700公里以外能看到是山,但也只能看出是座山而已,而无法分辨出是哪座峰(肉眼)。除非是没有大气的真空,这样就没有尘埃的干扰。
爱如少年 发表于 2010-2-28 11:34 if
这个倒简单,只要能看到,基本上可能的就那几个,判断一下方位还是有可能的。
6000以上能见度很高的。
折射率和温度无关,和空气密度差有关。
如果空气密度不变,则不会有折射率。
因为空气越高越稀薄,所以才存在折射率。
至于是低温折射率高还是高温折射率高我一时也没有想明白,不过海市蜃楼一般都出现在温度高的夏季或者沙漠、戈壁、海洋等。
23# 大石 你说的有道理,关键是空气密度。但一般温度越低,空气密度越大。通常温度梯度引起的气体密度变化比海拔高度的影响剧烈,所以只考虑温度梯度。
简单的说,要形成主贴中所说的那种现象,温度必须随高度的 ...
不锈钢猫 发表于 2010-3-2 20:05 if
海拔引起的空气密度变化绝对比温度大。
举个例子:山上都很冷,那么按照你的理论密度就大了?
事实上,高海拔空气都很稀薄。
不过关于你说的相对高度,是对的。
我在上海,海拔为5左右,气压一般在1030hpa左右,夏天最热的时候可能到980hpa。
但是只要上到4000海拔,气压就变成5、600hpa左右了。
按照物理常识,空气密度和气压成正比。 发布于 2018-09-01 09:07:54
更多在川西的党结真拉顶峰能看到珠峰?相关问题
问题:在川西的党结真拉顶峰能看到珠峰?
回答:从贵到便宜:BA Copper Spur UL4 200美金SD Tiros 150美金SD Flashlight 120美金MSR Hubba Hubba 100美金BA Copper Spur UL3 100美金TNF Trailhead 4 100美金TNF King Canyon 4 70美金 详情 >
问题:小珠峰的顶峰在哪里?
回答:能买到裁纸刀片的地方,都能买到裁纸刀架吧,.什么军dao之类就很难买到了. 详情 >
问题:请问世界上最难攀登的是哪几座山峰?
回答:STP已不再关注啦~微笑而过,呵呵。;P不过这鞋看着变成这摸样,我倒是不心疼这鞋,我心疼你这脚咋熬过来的~ 详情 >
问题:还国人首登?
回答:时间长了自然就明白了,我们去户外是为了锻炼身体和看风景,不是去自残! 详情 >
问题:这座山峰叫什么(图)?
回答:一回忆都惭愧。。高山帐就搞过仨,SD大力神、MHW EV2、MHW Direkt2可都没上过高海拔,让我哭会儿先。。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