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如何找水源及改善水质
野地里的大犀牛:野外饮用水处理是每一个户外爱好者的必备技能,说难不难,说简单却也有一些细节值得注意。
一. 水体中的有害物质
当我们进行长于一天的户外活动时,往往无法带够所有的饮用水,轻量化理念也倾向于随身携带最少的水,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频繁地在野外水源取水。相比城市中的水体,野外水源中的有害物相对较少。但是为了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户外体验,了解野外水源的有害物种类以及应对的处理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大颗粒杂质包括但不限于泥沙,落叶等
主要危害为使饮用者口腔与食道感到不适,紧急处理措施为吐出。正常情况下我们选择的水源中不会有这些杂质,即便有,简单的纱布/茶包袋/衣服过滤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重金属、农药污染
在野外这些污染很少见。传统的可随身携带的净水方法无法除去化学药品污染。唯一的避免办法就是去远离人烟的地方徒步(划掉)。观察水体颜色,水源地周围动植物生长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避免饮用被化学药品污染的水。
2. 寄生虫
自然水体中较为常见的寄生虫有:
阿米巴原虫:多见于热带地区,感染者会出现腹泻、肌肉酸痛、血便、发热等症状。
小隐孢子虫:哺乳动物肠道寄生,感染后会导致腹泻。主要存在于动物粪便中,在自然水体中耐受力较强,可以以卵囊形态独立于宿主生存较长时间。
贾第鞭毛虫:肠道寄生,感染症状有肌肉酸痛和腹泻。主要生活在冷水中。贾第虫是美国户外爱好者原生动物感染的主要贡献者。不要认为高山上的水就是干净的哦。
此外,还有绦虫,丝虫等通过粪便-口腔传播的寄生虫,由于平日宣传较多,在此不再多说,只要不要在粪便附近取水就好。大部分寄生虫可通过过滤器除去。
3. 细菌
种类繁多,以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为代表,感染症状多为腹泻,发热。可通过过滤器除去。
4. 病毒
自然水体中病毒较少,但是也有如甲肝,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杯状病毒,肠病毒等存在。感染症状多种多样。传统的过滤器无法除去水体中的病毒。
总之一句话:自然水源中取得的水一定要先处理再饮用!
二. 选择水源
选择水源是饮用水处理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好的水源选择可以省去一些繁琐的净水步骤,也能降低因饮用水处理不当而导致疾病的可能性。
无论选择哪样的水源,一定要观察周围有无动物尸体、粪便,水体是否有异味、奇怪的颜色
最佳选择:从高处流下的,快速流动的 (太快的也不好,会带动底部的泥沙),较浅的,水底有很多石块的,小溪。这种就是比较好的水源。流水不腐,细菌和原生动物很难在这样的水中大量存在。此外,从高处流下经过层层石块的水本身已是被初次过滤过的,这样的小溪的表层水中几乎没有大颗粒物,甚至水中的一些胶体也会沉积在底部。而且这种水最好喝。好吧只是没有怪味而已。
再次等的选择就是湖水了。湖越大越好。小的湖泊流动性较差,利于细菌和原生动物的繁殖,而且往往有味儿。你问我什么味儿啊?我觉得是鱼屎味儿。过滤器过滤过的湖水味道会小很多。
有大量泥沙的河水需要过滤,并且很容易堵住过滤器,不推荐。迫不得已可利用衣服/纱布/茶包事先过滤后再用过滤器滤去其他杂质/有害物。
小Tip: 取水的时候看看上游有没有人在洗脚哈。水源有害物中我没有写真菌,因为这种情况还是蛮少见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有一次我去北京植物园,樱桃沟里有好多老头老太太拿着水桶在取水,走到最里面发现是个大水管子在喷水,出水口一堆小年轻在洗脚。
三、饮用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1. 煮沸
五分钟百分之百杀灭水中的微生物,包括病毒。但是无法完全去除水中的颗粒物杂志,无法去掉水的异味,消耗能源(气炉/树枝),速度适中。
2. 过滤
通过泵/挤压的方式使水通过滤芯,去除水中大颗粒和除病毒以外的微生物,主流过滤器无法过滤病毒,可以减轻水的异味,速度较快,滤芯需要保持不结冰的状态。
3.净水药片/滴液
常见的为碘片。可杀灭水中所有微生物,有些净水药片会同时沉聚水中的大部分颗粒物和胶体,作用时间十五分钟左右,不可以减轻水的异味但是药片自己本身有轻微刺鼻味道可以盖过水的异味。
紫外照射便携紫外笔,插入水中照射水体,可杀灭所有微生物,速度约为90秒每升。无法去除水中大颗粒杂质,无法减轻水的异味但也不会引入新的异味。需要电池。
总结:只有过滤无法去除水中病毒,只有过滤可以有效去除水中颗粒物并减轻水的异味。对饮用水进行处理的时候可以结合不同的方法来达到有效的净化。
以上处理方法都无法去除水中的有毒化学成分。选择水源时请远离化工厂,农田和动物尸体。
四、净水装备
1. 炉头+气罐+锅
有其它选择的时候我不会费劲掏出炊具烧水,太麻烦。有关炊具选择我之后会专门写一篇来讨论。有个小tip在这里提一下:得到同样体积的水,融雪比融冰速度要快很多,在能源有限的情况下请选择融雪。雪和冰都需要煮沸后才可饮用。
2. 过滤
能有效过滤大部分致病微生物的滤芯直径需要小于1微米。使用过滤器的好处在于方便快捷、滤芯寿命较长并可以减轻水中异味。缺点在于a. 滤芯有时候会堵,需要随身携带清洗工具。b. 滤芯结冰以后完全失去作用,即使化冻也无法继续工作,晚上需要放在睡袋里保暖。过滤器分为泵式和挤压式:泵式出水较快,比较重比较贵,适合多人共用;挤压式出水慢,比较轻比较便宜,适合单身狗。目前在过滤器中占据大半江山的是Sawyer Mini. 应该是市场上最轻的滤水器,只有2盎司(56克)重,可以处理1000000加仑以上的水,我自己的过滤器就是这货。美亚打折的话14刀左右,海淘到手120元应该可以搞定。
然而我只用过一次,就再也不用了。是因为
妈的水流太慢了啊你有前列腺炎吗!
灌满1L的水瓶用了老子整整五分钟!五分钟啊!我能雀跃地前进多少路啊!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做一个重力过滤系统,让水通过重力自己流过滤芯,水袋往树枝上一挂就可以去干别的了。
此外网上还有评论说这货比较容易堵,得随身带清洁工具。其实容易堵是过滤器的通病,过滤前用茶包/纱布提前过滤一下可以减轻这个问题。
同一家公司还出了另外一个型号Sawyer Squeeze比Mini重了1盎司(25克),但是水流速度快很多,是大部分背包客的首选。如果我需要去沙漠徒步的话我会考虑入一个。价格大约不到三十美元。
今年MSR出了一个滤水器大杀器,MSR Guardian,泵式设计,可以过滤病毒 (滤孔直径0.02微米),自清洁设计(不需要没事儿从反方向冲洗啦!),每分钟可滤水2.5L你问我为什么我不买啊?这么沉的滤水器我才不买呢!490克!我不乐意背!
你问我不买的真正理由啊?贵呗!!349刀老子买!不!起!
3. 净水药片/滴液
这是我现在主(wei)要(yi)的净水方式。适用于处理像我上一篇中所提到的顶级水源的水。药片/滴液加到水瓶里不用管它十五分钟以后就能喝了。1oz (25克)可以处理100L左右的水。缺点第一是保质期短,只有两三年(碘片较长)第二就是有气味。以我用的这款Aquamira滴液来说,就是游泳池子味儿。别问我碘片什么味儿我没用过,估计跟紫药水一个味吧。我更喜欢泳池子你们说呢?我再吐个槽,这个东西的使用说明这么写的:7滴A液+7滴B液混匀后静置五分钟,加入1L的水,15分钟后即可饮用。我就想说,为什么是7滴?为什么?因为七是一个魔力的数字吗???一边滴一边数真是蠢疯!
价格的话一般滴液为十刀到二十刀左右,药片价格相似。
4. 紫外消毒
紫外消毒就是用紫外笔插到水里消毒杀菌的方式。和药片相比不会引入新的异味,但需要电池供电,天冷的时候晚上睡觉要是忘了把电池放睡袋里第二天就没电啦加之我不信任任何用电的设备,所以我没有选择这种方式。紫外灯的寿命一般可以坚持处理8000L水左右,价格为70-90刀/只,重量约200克。广为使用的型号为 SteriPEN Adventure Opti.
五、总结
以上净水方式可以根据需要/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方式组合使用。过滤器+紫外笔应该是最安全最舒适的方式了。根据我在美国的观察,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使用过滤器。
唠叨了这么多,最重要的还是选择好的水源以及任何自然水源得到的水一定要先处理再饮用!Happy Trails!
此文已发在本人微信公众号上。加个关注呗。
野地里的大犀牛,微信号: hiker_rhino户外爱好者,大本营北美,不定期更新装备测评、线路推荐、路书。 发布于 2018-11-28 13:30:27
往从:蓝蓝的净水器很不错,污水立刻变清水 发布于 2018-11-17 19:12:46
纳兰小7:水源第一最好取山体渗水和地下水,其次才选择其他水源,改善水质可以带净水片和净水器,或者带医用纱布等做简易的过滤装置 发布于 2018-11-17 19:04:33
天水追风:
野外寻找水源
野外寻找水源的办法,通常主要有下面几种办法:
1、对于观察地形寻找水源。我们知道,水,往往都向低处流,因此,要到地形较低的位置才能更高效寻找到水源,比如,山谷、凹地等合水、集水线较低位置。
对于观察地层结构寻找水源,可以仔细察看岩壁的裂缝是否有水源渗透的痕迹,外露的表层岩壁是否相对较湿润。
2、依照植物的分布与生长情况来寻找水源。一般含水量丰富,生长较多而且较茂盛的植物分布区域,比较潮湿之所水分通常会较足,如:竹子、野芭蕉等成带片状的分布。有些对生长环境要求较潮湿的稀有植物,如:水芹菜、山嵛、羊齿等,附近地表含水量也较丰富,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在野外判断寻找到水源。
3、观察动物的足迹、航向寻找水源。有些动物,特别是喜欢栖身于水上生活的动物,比如:青蛙,水鸟、钓鱼郎鸟等,他们活动频繁的区域附近必须有水源。夜晚,青蛙会在潮湿的地儿寻找食物,蛙声响成一片的地点,附近水源相对较丰富;水鸟,通常喜欢于早上飞(停)在水源附近的高处鸣叫,也是作为判断寻找水源的依据。野外活动,我们较熟悉的动物——蛇类,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阴冷的区域,也比较容易寻找到水源。大型的群居野生动物,如狮群、大象,牛群等,他们的野外生活,和我们一样需要饮水,如果它们生活的区域饮用水不足,就会寻找并迁徙到水源较足的区域,这些也可以作为野外寻找水源的判断依据
改善水质
在户外运动中,我们找到的水不一定都是干净的,看起来比较干净的水,也有可能被污染,例如动物的尸体、粪便、寄生虫和重金届离子等。有些水里还可能有大量的细菌和变形虫等原生动物。在找到水源后,最好不要急于饮用,应就当时的条件,对水源进行必要的净化消毒处理,以免因饮水而中毒或传染—卜疾病。在野外,即没有可靠的饮用水又无检验设备时,我们可以根据水的色、味、温度、水迹概赂地鉴别水质的好坏。
纯净的水在水层浅时无色透明,深时呈浅蓝色。可以用玻璃杯或白瓷碗盛水观察,通常水越清水质越好;水越浑则说明水旦含杂质多。水色随含污不同而变化,如含有腐殖质呈黄色,含低价化合物呈谈绿色,含高价铁或锰呈黄棕色,含硫化氢里浅蓝色。
一般清洁的水是无味的,而被污染的水则常有一些异味,如合硫化氢的水有奥鸡蛋味,含盐的水则带咸昧,含铁较高的水带金属锈味,含硫酸镁的水有苦味,含有机物质的水有腐败、臭、霉、腥、药味。为了准确地辨别水的气味,可以用一只干净的小瓶,装半瓶水,摇荡数下,打开瓶塞后立即用鼻子闻,也可把盛水的瓶子放在约60℃的热水中,闻到水里有怪味,就不能饮用。当然,在一般情况下,流动的或者有鱼类活动的山泉或小溪的水导致染病的机率并不大。在野外找到后一定要净化处理后再饮用。
下面介绍几种简便可行的野外水处理方法。
1.煮沸法
煮沸法是段常见也是圾行之有效地方法。在海拔2500m以下,把水煮沸,是对水进行消毒的很好的方法,且简便实用。在平原郊游或野炊时,多采用这种方法对河水、湖水、溪水、雨水、露水、雪水进行消毒以保证饮水和做饭的需求。如果在海拔3000m以上,煮沸的时间应加长。因为高海拔状态下,水的沸点会降低,不利于灭菌。海拔5000m左右,煮沸10分钟。
2.沉淀法
将水收集到盆或壶等存水容器中,放人少量的明矾并充分搅拌,沉淀约1h后就会得到清澈的饮用水。牙膏对水里的悬浮物有较强的沉降作用。在水中挤少量牙膏,搅拌后沉淀也有同样的效果。沉淀法也可以与煮沸法合起来使用,煮沸消灭病原体,沉淀清除悬浮物。
3、吸附法
活性炭对水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在水中故人活性炭能有效地净化水质。也可以利用点箕火剩下的木炭。注意选择木炭时耍选择相对坚固的,否则净化后的水还要过滤才能饮用。因条件限制,也可以用一些含有粘液质的野生植物净化挥浊的饮用水。如灌丛的根和茎,榆树的皮、叶、根,木棉的枝和皮,仙人拿和霸王鞭的全株,水英蓉的皮和叶,都含有粘液质,都合有糖类高分子化合物。这些植物与钙、铁、铅、镁等二价以上的金属盐溶液化台,形成絮状物,在沉淀过程中能吸附悬浮物质沉底,起到净化浑水的作用。用野生植物净水,最好挑选新鲜的植物,将其捣烂磨碎。
4、过滤法
在水源比较混浊,有悬浮物、虫卵、蠕虫及昆虫幼虫等生物时,可以选择过滤法来净化水质。可以用长袜,手帖等制造一个过滤器。重复几遗后,就能得到相对于净的水。最好做一个过滤器:用一个矿泉水瓶,把瓶底割掉,瓶口向下,在瓶里依次演紧木炭、干净细砂、木炭、细砂。将不清洁的水侵促倒入自制的简易过滤器中,等过滤器下面有水隘出时,即可用盆或水壶等将过滤后的干净水收集起来。如果过滤后的水还不令你满意,可以重复进行。没有矿泉水瓶,也可以用其他的类似容器。关键是砂、炭要交替放置,压紧,这也是户外运动中常用的方法同样的原理,用竹筒、树皮也可以制作这样的过滤器
发布于 2018-11-17 06:34:01
diercon2013:使用户外净水器就可以将户外水直接过滤成直饮水,我经常在户外徒步登山,怀着好奇的态度买了一个康米尔户外净水生命吸管,开始还挺怀疑的,一个个小小的东西能够有那么大的作用嘛?后来使用后,发现效果确实不错,而且携带使用都非常方便。 发布于 2018-11-17 06:18:34
juju14:一定要找水质比较好的 流动的水 水不可以有异味 没杂质 如果没有净水药片或者净水器 那么头巾 石头沙子 木屑也可以用来过滤 最主要的是水一定要煮开5-10分钟再饮用。如果能找到泉水是最好的 发布于 2018-11-17 06:05:10
梦想¥天堂: 当驴友们置身於崇山峻岭之巅,整日穿梭於广阔的森林里,而食水用尽口渴难受,且前是林海,后无水源,你如何冯你的智慧去获得所需之水份?相信驴友们可能均无此经验,但如身历其境的话,你是否立刻能找到水源?何处是水源? 除非你身在大沙漠,否则水源寻找很容易,而植物代用水亦遍地皆是,只要你对植物有深切认识,敏锐辨别与观察力,都是捶手可得。首先谈谈普通水源: 1、地下水:举凡高山融雪、溪水、渗入地下之雨水,山谷低凹处积水,岩缝里流出的山泉等,均可视为地下水,此类水源易得,唯须注意消毒。
2、地上水:包括泥泞水、雨水、露水等,其收集方法如后:泥泞水:首先将茅草制作成一锥形长约一尺左右的草器,将水例入过滤容,在底部以容器盛接,过滤数次,消毒后即可饮用。雨水收集:下雨时,在大的树干上挖一孔,插入竹筒,雨水及沿此筒聚流,底部以容器盛接即可。如无利器挖孔,可用长布条沿树干缠绕,约留尺许於容器内,雨水及沿雨布条引入。露水收集:利用金属板,夜间露天放置,待水珠凝结成时收集之。或可用石头收集在地上挖一直径三尺左右的浅坑,其上铺一帆布(或纸张、衣料、山芋叶等品)代再用石头在棋上排成高约三尺的V字型,则露水沿石而下积聚於帆布内,代用次日除去石块,即可得3-5c.c然后消毒饮用。
3、若逢地上、地下水源均枯干时,或水源不洁不得饮用时,可在植物上找到代用水,其采集方法於后:
水树:凡树体积粗大、叶阔大、多生果实,则树身藏水丰沛。只要用利器在树干上挖一洞,即有水流出。但须注意,挖洞时应在太阳西落之后,时已黄昏始能得水。 水藤:分布於八百公尺以下溪畔,潮湿地带。将其茎割切一段,即有水泊泊流出,待流尽后,在约其上约一尺年切割一段,水在源源流出。
仙人掌:各种仙人掌含水甚丰,切去顶部,汁液即自切口流出,然后捣碎果壳果果肉以吸管吸取汁浆。但如发现其汁液为乳白色时,则切勿饮用,因可能有毒性。野生蔗:只要在树干上挖洞,水则流出。亦可砍去枝叶,以切口对嘴儿饮之,为其味生涩,但如无其它方法,则野生蕉亦为最佳植物代用水。棕榄:此法收集较费时,砍倒树干,割去顶端,斜放地上,用容器在根部盛接,每八小时去茎一段,一日约可得五至八cc之水。
竹:如粗大之竹类、麻竹、桂竹、孟宗竹等,茎风均含少许水份,干裁之竹茎内含更多量水份,成其雨后采取方便,唯须注意筒内水否清洁。
椰子:未成熟之小椰子可食,成熟之椰子果,其汁液解渴清凉无比。可治便秘消化不良诸症。 野丝瓜:将茎与根部切断,以容器纳入收集,或用塑胶袋包扎切口,次日收回,约可得五至六cc之水。
4、另个亦可利用动物之指引而获水,因动物出没处,其附近必有水源。其次也要注意水源是否清洁,普遍监别法是吐口唾液水面,如迅速散开则可饮,若能聚不散,其水必不洁,必须消毒后方可饮用。
常用消毒法:
1、煮沸法。
2、碘酒消毒法:以药箱中碘酒以1000cc加入8.2%之比例即可。
3、药片消毒:普通急救箱中应具备此类药品,1000cc水中加入二片饮水消毒片。 发布于 2018-11-17 06:04:29
永远的路:当你置身于崇山峻岭之巅,整日穿梭于广阔的森林,而饮用水用尽了口渴难受,该怎么去获得所需的水份? 水在人体中的含量占近70%。体内所有的生理反应都离不开水,水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散热、排毒,它是维持肌体生命活动、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物质。据统计,人离开水的极限时间约为150小时(受环境温度形响)。因此,绝境中的户外运动者最主要的是先找到水。
饥能挡,渴难挨。如今,小编特意去请教了不少经验丰富的老驴来给我们介绍一些野外生存取水的办法。
寻找水源
听:凭借灵敏的听觉器官,多注意山脚、山涧、盆地、谷底等是否有山溪或瀑布的流水声,有无蛙声和水鸟的叫声等。 嗅:用鼻子,尽可能地嗅到潮湿气味,或因刮风带过来的泥土腥昧及水草的味道。然后沿气味的方向。 察:凭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去观察动物、植物、气象、气候及地理环境等也可以找到水源。
根据天气变化寻找水源
天空出现彩虹的地方,肯定有雨水;在乌黑、带有雷电的积雨云下面,定有雨水或冰雹;在总有浓雾的山谷里定有水源;靠收集露水也可缓解些燃眉之急。
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寻找水源
生长着香蒲、沙柳、马莲、金针(也称黄花)、木芥的地方,水位比较高,水质也好;生长着灰菜、蓬篙、沙里旺的地方,也有地下水,但水质不好,有苦味或涩味,或带铁锈;初春时,其他树枝还没发芽,独有一处树枝已发芽,此处有地下水;入秋时,同一地方其他树叶己经枯黄,而独有一处树叶不黄,此处有地下水;另外,还如三角叶杨、梧桐、柳树、盐香柏,这些植物只长在有水的地方,在它们下面定能挖出地下水来。
根据地形、地质的情况寻找水源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可以在低洼处、谷地及缓坡斜地去找水。砂页岩在我国分布甚广,其分布在构谷、盆地或在砂岩与页岩的接触面处往往有泉水涌出。另外在溶洞深处,在各种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的裂缝地带,大都能找到直接饮用含矿物质的泉水。
根据动物、昆虫的活动情况寻找水源
夏蚊虫聚集,且飞成圆柱形状的地方一定有水;有青蛙、大蚂蚁、蜗牛居住的地方也有水;另外,燕子飞过的路线和衔泥筑巢的地方,都是有水源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再有,鹌鹑傍晚时向水飞,清晨时背水飞;斑鸠群早晚飞向水源,这些也是判断水源的依据。
改善水质
当我们找到水源,如何取水也是一个问题。 在野外取水,有时相当困难,特别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不少过去的优质水源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污染,特别是地处下游的河段,因此应了解上游的工业化生产情况,对混浊的湖泊、池塘应观察水源里是否有生物、周围植被的生长情况(是否花草枯萎褪色),对必须饮用的不良水要进行净化、过滤加以。如果你身边没有净化药片,没有医用碘酒、漂白剂、食用醋……那就看看下面的办法。 沉淀法 在你将找到的水收集好后,可放入少量的明矾或捣烂的木棉枝叶、仙人掌、核桃仁,搅拌匀后沉淀30分钟。这样,你便能得到较为干净的水了。
过滤法
当你所找到的水源泥沙混浊,有异物飘浮且有微生物或蠕虫及水蛭幼虫等,水源周围的环境又不适宜挖坑时,可找一个塑料袋(质量好,不容易破裂的),将底部刺些小眼儿,或者用棉制单手套、手帕、衣袖、裤腿等;利用可乐瓶也可以,先是去掉瓶底,再用小 dao把瓶盖扎出几个小孔,然后自下向上依次填入2~4厘米厚的干净的细砂5至7层,压紧按实、将不清洁的水慢慢倒入自制的简易过滤器中,等到过滤器下面有水溢出时,即可用盆或水壶将过滤后的干净水收集起来。
改善盐碱水
在西北地区的沙漠戈壁中,能找到的大多为盐碱水,不能饮用。怎么办?驴友老周支招:在有湿沙或苦咸水的地方,挖一个直径1.5米、深1米的沙坑,上盖一层透明塑料膜,四周用石头固定,中部放上一块小石子,使塑料膜成一倒圆锥体。记得在圆锥体上面预先放个接水的容器。阳光透过塑料膜使沙坑中的水分蒸发,水蒸汽遇到塑料膜凝结成水滴,顺着圆锥体的顶端滴入容器内。 海水淡化法 在海边,可以用锅煮海水来收集蒸馏水的方法使海水淡化。煮海水时,在锅盖内侧铺上毛巾,将蒸馏水的水珠吸附在毛巾上,然后再拧在大贝壳或其它容器内。这样反复制作,就可得到所需要的可饮用淡水。冬季,可将海水放在一个容器中冻结,冻冰后的冰块也可充当饮用的淡水。 发布于 2018-11-17 06:04:16
行者vs逸风:户外生存,饮用水非常重要,如果带的水喝完了,就要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1、如果附近有动物的行踪,便可顺着动物的行踪寻找水源。像蚊子通常喜欢在水面聚成团来回飞行,一些软体动物和地表的昆虫的巢穴和聚居处通常是泥土湿润,地下水埋藏丰富之处,也可留意寻找。
2、运用地理地貌常识寻找水源。如果能够充分的研究地图与勘察地形,不难在接近棱线的地方找到水源。尤其在长满植物的山峰上,沿着沼泽走,一定可以找到水源。冬季下雪量多的地方,即使到了仲夏时分,棱线上仍然留有残雪。棱线下方滴下来的水是生津止渴的好东西。露营时,万一找不到可以补充水源的地方,这就是最佳的水源。
3、收集地表水。河流、小溪、岩缝里流出的山泉等之类的水源,但是,此类水源一定不能贸然饮用,首先要判断水源是否受到污染。一些矿物有毒可能会污染水源,辨别的办法就是观察水底的岩石,看看是否呈现异样鲜艳的颜色,如果水里没有任何鱼类及水生动植物,也是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还可以通过观察水的颜色和闻水是否有异味。如果判断无毒,在饮用前一定还要记得消毒,这就要求我们在走长线时要携带消毒片,明矾等消毒用的物品。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最好是把水煮沸再饮用。
4、收集雨水:下雨时,在大的树干上挖一孔,插入竹筒,雨水及沿此筒聚流,底部以容器盛接即可。如无利器挖孔,可用长布条沿树干缠绕,约留尺许於容器内,雨水即沿雨布条引入。
5、收集露水:利用金属板,夜间露天放置,待水珠凝结成时收集之。也可以在地上挖一直径三尺左右的浅坑,在坑内正中间放置一个容器(杯子或水壶),其上铺一塑料袋(或纸张、帆布、衣料、山芋叶等品)代再用石头在上面上压着使帆布向下形成V字形,使其正对着容器口,则帆布上面露水沿石头而下积聚於帆布内,帆布反面由坑内地表或地下植被蒸发的水分沿帆布下流,滴入容器中,次日去除石头,帆布上面的水消毒即可饮用,容器中水可直接饮用。
6、从植物上取水
(1)从树干取水。如果遇到干燥的气候或天气,没有雨水或露水收集,就要学会在植物上取水。凡枝繁叶茂的,树叶阔大的粗壮乔木等木本植物的树干中都蕴藏丰富的水分,只须在树上凿开洞即可获得水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黄昏之后树内才有水。
(2)水藤是含水量很高的植物,主要分布於海拔八百米以下溪畔,潮湿地带。将其茎割切一段,即有水泊泊流出,待流尽后,在约其上约一尺年切割一段,水再源源流出。
(3)仙人掌类植物也是含水甚丰,切去顶部,汁液即自切口流出,然后捣碎果壳果果肉以吸管吸取汁浆。但如发现其汁液为乳白色时,则切勿饮用,因可能有毒性。
(4)野生蔗只要在树干上挖洞,水则流出。亦可砍去枝叶,以切口对嘴饮之,为其味生涩,但如无其它方法,则野生蕉亦为最佳植物代用水。
(5)粗大的竹类、麻竹、桂竹、孟宗竹等,茎均含少许水份,干裁之竹茎内含更多量水份,趁其雨后采取方便,唯须注意筒内水否清洁。
重要提示:
户外一定要注意饮水安全,因此在饮用前能过滤和消毒最好。
发布于 2018-11-17 06:03:33
毕节探戈:
在户外如何寻找水源及改善水质
当你置身於崇山峻岭之巅,穿梭於广阔的森林里,突然发现携带的饮用水没有了---口渴难耐!你如何凭自己的智慧去获得所需?你是否立刻能找到水源?何处是水源?
户外如何寻找水源及改善水质
一、
野外寻找水源
野外寻找水源的办法,通常主要有下面几种办法:
1、对于观察地形寻找水源。我们知道,水,往往都向低处流,因此,要到地形较低的位置才能更高效寻找到水源,比如,山谷、凹地等合水、集水线较低位置。
对于观察地层结构寻找水源,可以仔细察看岩壁的裂缝是否有水源渗透的痕迹,外露的表层岩壁是否相对较湿润。
2、依照植物的分布与生长情况来寻找水源。一般含水量丰富,生长较多而且较茂盛的植物分布区域,比较潮湿之所水分通常会较足,如:竹子、野芭蕉等成带片状的分布。有些对生长环境要求较潮湿的稀有植物,如:水芹菜、山嵛、羊齿等,附近地表含水量也较丰富,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在野外判断寻找到水源。
3、观察动物的足迹、航向寻找水源。有些动物,特别是喜欢栖身于水上生活的动物,比如:青蛙,水鸟、钓鱼郎鸟等,他们活动频繁的区域附近必须有水源。夜晚,青蛙会在潮湿的地儿寻找食物,蛙声响成一片的地点,附近水源相对较丰富;水鸟,通常喜欢于早上飞(停)在水源附近的高处鸣叫,也是作为判断寻找水源的依据。野外活动,我们较熟悉的动物——蛇类,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阴冷的区域,也比较容易寻找到水源。大型的群居野生动物,如狮群、大象,牛群等,他们的野外生活,和我们一样需要饮水,如果它们生活的区域饮用水不足,就会寻找并迁徙到水源较足的区域,这些也可以作为野外寻找水源的判断依据。
户外如何寻找水源及净化
野外收集水源
1、收集河川、水潭、湖泊的水源
2、收集森林、河谷、岩壁渗透出来的山泉
3、收集露水
4、收集雨水
如果河川、水潭、湖泊等地的水较多较深,直接取之即可,问题是如果象现在西南地区的干旱情况,很多河川、水潭、湖泊干枯或者水已经很少,接近干枯了,我们如何收集?可以尝试在较低洼处,挖掘一个深坑,深坑要比裸露的河床底部要深,等待渗透出来的水源积聚于深坑,然后用水瓢之类取水即可。取水要注意避免直接把脚插进水坑取水,要不会把水源搞浑弄脏了。
收集森林、河谷、岩壁渗透出来的山泉。可以用竹子劈开两半从表层深处引水,甚至可以把水源引导到生活营区。岩层渗透出来的细流,可以用树叶、竹叶之类,直接和岩壁相接,这样收集水会较快。
收集露水。可以早上在凝结露水较多的植物底下,垫上打开的塑料布,然后晃动植物、树木的叶子进行收集露水。对于象野芭蕉叶面积较大的植物叶子,可以用瓶子直接进行收集。
收集雨水。不管是大雨还是小雨,都是积少成多。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在相对较泥泞的沙泥土地上面收集雨水,张开的塑料布四个角要拉紧并且稍抬高于地面进行,这样收集到的雨水不会因沾染泥土而变脏。风大的时候可以在张开的塑料布上放置几块石头,增加点压力,这样大风才不会把面积较大的塑料布掀翻或者吹走。如果是在草地收集雨水,直接把塑料布铺在草地上,拉紧四边,里面放置几块石头压住即可。
缺水的时候,有什么办法可以制造些水出来呢?
化雪(冰)取水
登山最常用的也是最方便最简单的就是化雪(冰)取水,采集积雪,直接放置在锅中用GAS火加热融化,即可化雪变成水。如果没有锅和用火加热的燃料,可以用黑色的塑料布,(如泰雷家牌大帐布)在底下铺上一层报纸树枝之类,然后在铺上大帐布,把收集的雪或者冰放在大帐布上面,用光的辐射来融雪。塑料布下垫上报纸树枝,是为了避免热气的散失。如果在雪中加入几颗小石块,这样小石块可以帮助吸收热量及提供白色的积雪光的反射,这样用自然光化雪的效果会更佳。
利用水蒸气的原理气化取水
海水受热煮沸后,能够蒸发成纯净的水蒸汽,水蒸气上升冷却后,即可变成干净的饮用水。利用这个原理,可以蒸馏气化变水。具体方法是:利用手中的现有的工具,做成一个象煮饭的锅一样蒸馏系统,在锅里面正中放置一个杯子做接水盛具,注意:放置杯子要高于待蒸煮的水面;锅的最上层,用锅盖或者塑料袋之类,打包收集冷却水蒸气的冷水,注意,在气化过程中这个水要经常更换,保持水的冷度。这样,锅里不能直接饮用的海水之类,经过受热煮沸后,变成水蒸气上升,上升遇见顶部的冷水,凝结为水附在上层冷却系统的锅底。然后顺着锅底滴漏于下方正中的杯子中。
比如:可以在地面挖掘一个1米见方的深坑,坑底正中预先放置一个接水的杯子,然后四周用塑料布封闭压牢实,中间丢几颗小石头。利用地层的地热从地面散发出来,变成水蒸气,上升后,遇见上层密封的塑料布冷却,这样一样可以制作干净的蒸馏水。如果在挖掘的深坑中,适当丢入一些绿色的植物叶子,或者在坑里洒些不能直接饮用的海水之类增加湿润度,这样制水的效果和效率都会更高。上面的例子,曾经有人在非洲沙漠里,利用这个原理,一天约可以制取1升的水量。深坑里面放置植物的叶子,是因为植物象人一样,也需要呼吸,这样水气上升会较多,收集的水源相对会更高效及适量增多。通常用这样的方法制水,建议先用吸水的吸管直接和中间盛水的杯子相接,就可以直接用嘴在收集到水源的杯子吸取了。
发布于 2018-11-17 06:02:29
nh588:当你置身于崇山峻岭之巅,整日穿梭于广阔的森林,而饮用水用尽了口渴难受,该怎么去获得所需的水份?
水在人体中的含量占近70%。体内所有的生理反应都离不开水,水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散热、排毒,它是维持肌体生命活动、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物质。据统计,人离开水的极限时间约为150小时(受环境温度形响)。因此,绝境中的户外运动者最主要的是先找到水。
饥能挡,渴难挨。如今,小编特意去请教了不少经验丰富的老驴来给我们介绍一些野外生存取水的办法。
寻找水源
听:凭借灵敏的听觉器官,多注意山脚、山涧、盆地、谷底等是否有山溪或瀑布的流水声,有无蛙声和水鸟的叫声等。
嗅:用鼻子,尽可能地嗅到潮湿气味,或因刮风带过来的泥土腥昧及水草的味道。然后沿气味的方向。
察:凭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去观察动物、植物、气象、气候及地理环境等也可以找到水源。
根据天气变化寻找水源
天空出现彩虹的地方,肯定有雨水;在乌黑、带有雷电的积雨云下面,定有雨水或冰雹;在总有浓雾的山谷里定有水源;靠收集露水也可缓解些燃眉之急。
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寻找水源
生长着香蒲、沙柳、马莲、金针(也称黄花)、木芥的地方,水位比较高,水质也好;生长着灰菜、蓬篙、沙里旺的地方,也有地下水,但水质不好,有苦味或涩味,或带铁锈;初春时,其他树枝还没发芽,独有一处树枝已发芽,此处有地下水;入秋时,同一地方其他树叶己经枯黄,而独有一处树叶不黄,此处有地下水;另外,还如三角叶杨、梧桐、柳树、盐香柏,这些植物只长在有水的地方,在它们下面定能挖出地下水来。
根据地形、地质的情况寻找水源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可以在低洼处、谷地及缓坡斜地去找水。砂页岩在我国分布甚广,其分布在构谷、盆地或在砂岩与页岩的接触面处往往有泉水涌出。另外在溶洞深处,在各种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的裂缝地带,大都能找到直接饮用含矿物质的泉水。
根据动物、昆虫的活动情况寻找水源
夏蚊虫聚集,且飞成圆柱形状的地方一定有水;有青蛙、大蚂蚁、蜗牛居住的地方也有水;另外,燕子飞过的路线和衔泥筑巢的地方,都是有水源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再有,鹌鹑傍晚时向水飞,清晨时背水飞;斑鸠群早晚飞向水源,这些也是判断水源的依据。
改善水质
当我们找到水源,如何取水也是一个问题。
在野外取水,有时相当困难,特别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不少过去的优质水源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污染,特别是地处下游的河段,因此应了解上游的工业化生产情况,对混浊的湖泊、池塘应观察水源里是否有生物、周围植被的生长情况(是否花草枯萎褪色),对必须饮用的不良水要进行净化、过滤加以。如果你身边没有净化药片,没有医用碘酒、漂白剂、食用醋……那就看看下面的办法。
沉淀法
在你将找到的水收集好后,可放入少量的明矾或捣烂的木棉枝叶、仙人掌、核桃仁,搅拌匀后沉淀30分钟。这样,你便能得到较为干净的水了。
过滤法
当你所找到的水源泥沙混浊,有异物飘浮且有微生物或蠕虫及水蛭幼虫等,水源周围的环境又不适宜挖坑时,可找一个塑料袋(质量好,不容易破裂的),将底部刺些小眼儿,或者用棉制单手套、手帕、衣袖、裤腿等;利用可乐瓶也可以,先是去掉瓶底,再用小 dao把瓶盖扎出几个小孔,然后自下向上依次填入2~4厘米厚的干净的细砂5至7层,压紧按实、将不清洁的水慢慢倒入自制的简易过滤器中,等到过滤器下面有水溢出时,即可用盆或水壶将过滤后的干净水收集起来。
改善盐碱水
在西北地区的沙漠戈壁中,能找到的大多为盐碱水,不能饮用。怎么办?驴友老周支招:在有湿沙或苦咸水的地方,挖一个直径1.5米、深1米的沙坑,上盖一层透明塑料膜,四周用石头固定,中部放上一块小石子,使塑料膜成一倒圆锥体。记得在圆锥体上面预先放个接水的容器。阳光透过塑料膜使沙坑中的水分蒸发,水蒸汽遇到塑料膜凝结成水滴,顺着圆锥体的顶端滴入容器内。
海水淡化法
在海边,可以用锅煮海水来收集蒸馏水的方法使海水淡化。煮海水时,在锅盖内侧铺上毛巾,将蒸馏水的水珠吸附在毛巾上,然后再拧在大贝壳或其它容器内。这样反复制作,就可得到所需要的可饮用淡水。冬季,可将海水放在一个容器中冻结,冻冰后的冰块也可充当饮用的淡水。 发布于 2018-11-17 06:00:33
更多户外如何找水源及改善水质相关问题
问题:如何在户外找水源,改善水质?
回答: 膝盖是麻烦地区,膝盖大概是要求最高的关节,原因是它们经常承受的人的整个重量,而且由于活动范围大,其结构使它们比髋关节和踝关节更在冲击下更脆弱。问题更大的是膝盖受伤都是因为软骨、半月板之类不容易再生的组织受伤或损坏,这些组织不像肌肉可以很快... 详情 >
问题:在户外如何寻找水源和改善水质?
回答: T20是法国设计师AntoineFritsch的一个研究项目产物,该项目的调查主题是探究行为改变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T20主架采用了竹材料,其他采用的材料还有软木、钢铁、铝和橡胶。竹材料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时尚清新的感觉,它还使得T20重量轻,易于携带和修补,易... 详情 >
问题:户外如何找水源及改善水质
回答:回复 qqwangzhe1321 的帖子第一张真的很棒 详情 >
问题:户外沙漠中如何找水?
回答: 以前老听到有人抱怨:“爬坡我腿部不累,就是喘不过气来……”事实上大部分骑行者并非喘不过气来,而是呼吸的带氧量不足以及时补充肌肉的耗氧量,致使引发蹬坡时头晕、口干、虚汗的症状。这里,无法改变你的体力,但能从呼吸方法给予提示一二,希望大家能合理采... 详情 >
问题:户外找水、收集水的技巧?
回答:回答是 肯定不能代替的。 徒步鞋与登山鞋的区别,登山鞋是用來登高山的..主要用在高海拔 天氣相對恶劣的高山.是高腰的。 徒步鞋主一般都是在低海拔地區活動,是低腰的。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