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如何划分山峰难度?

share

lvshaner:一、难度的产生 难度是攀岩的语言,难度级别是线路或抱石的一种表达形式,最早的难度诞生是因为人们想用一种方式来表示他们攀登或走过的路有多难,于是决定用一个量化的指标来描述它。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SIERRA CLUB制定了一个难度系统,也。 发布于 2018-11-30 10:35:48

roof:

国际法语评级系统:


常用于阿尔卑斯山系与加拿大山区。对于多绳距路线,依据技术性、确保难易、岩质、暴露感、危险性等来说明整体路线的难度。


F --- Easy (Facile) (简单)
PD --- Moderately difficult (Peu Difficile) (还好)
AD --- Fairly difficult (Assez Difficile) (有点难)
D --- Difficult (Difficile) (难)
TD --- Very difficult (Tres Difficile) (很难)
ED --- Extremely difficult (Extremement Difficile) (非常难)
ABO --- Horrible (Abominable) (很可怕)
ED+持续时间较长的极端困难攀登环境。


 


北美系統和阿尔卑斯山采用的评级系统,这两个地区的攀冰活动约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三,美国攀登者Jeff Lowe也推荐这种分级系统,NCCS对于多绳距路线,依据路线难度、技术攀登所需时间来定义。它包括两个数字,如II-5。第一个数字(罗马数字)表示“严重性”,它代表偏远程度、攀登长度、下降难度、危险程度、路线持续性。“I”是指在路旁只有一个绳距,然而“VI”需要丰富的高山攀登经验,除非攀登速度快速的顶尖攀登者,否则难免要露宿;第二个数字(阿拉伯数字)表示“技术等级”,代表路线中最难部份的技术难度,垂直状态、确保难易、冰的种类、绳距的持续度也计算在內。


I---Requires 1-2 hours (一两个小时)
II---Requires half a day (半天)
III---Requires most of a day (几乎一天)
IV---Requires a very long day (一整天)
V---Requires an overnight stay on the route (至少两天)
VI---Requires a few days (好几天)
VII---Expedition (远征级,至少十天半个月)


 


M(MIX ROCK AND ICE冰雪岩混合地形评价系统)
    这是归纳描述的系统,主要在冰岩混合攀登较多的科罗拉多州应用,受到Jeff Lowe的支持。字母“M”加在技术等级的前面,“M5”表示和纯冰“5”相等(指难度),但包含干式攀登和类似的技巧。


 


Grade 6 ice (on a scale of 7 degrees)
Grade1:平坦的冰面,只用冰爪就可以走上去;在路旁短距离的攀登,有安全的确保且容易下降。
Grade2:短的冰坡(台阶)达80度以上,整体平缓,50-60度,确保点坚固间距小,单绳距60至70度的冰,包含少量短的陡阶,确保安全;一到两个绳距,在交通容易到达的地方,有点小危险,下攀或垂降容易。
Grade3:持续70至80度的冰,通常厚且硬,可能含有短距离的峭壁,但有好的休息点,确保安全;整体冰坡达到80度,但有小台阶可以站立。确保点相对稳固;低海拔的地方,数个绳距可能要花数个小时,需走路或滑雪一段距离,要有好的寒冷地区旅行经验,偶尔会有冻伤,通常要用垂降下来。
Grade4:持续75至85度的冰,好的确保区零散分布,有少量显著的垂直区,通常丙冰质很好,提供良好的保护。部分冰壁垂直,路线相对复杂,有薄冰或岩石地段;高海拔多绳距,可能在人烟稀少的地方,需要登山及寒冷地区旅行经验,可能遭受雪崩或落石,下降比较困难,可能要利用人工固定点垂降。
Grade5:有很多85至90度冰壁艰苦的绳距,差不多是攀岩5.9所需要的技巧及能力,绳距之间长而陡峭,几乎没有舒适站立的地方。设置确保点需要较高的技巧;高山山壁长距离的攀登,需要高超的能力和代价,会遭受雪崩或恶劣的天气,可能要很长距离和较难的下降。
Grade6:非常陡峭,没有休息处的艰难绳距,常要悬吊着确保,冰质不好,安全性可疑,需要高技巧,差不多是攀岩5.10的能力,整个绳距完全垂直,设置确保点困难;高山山壁长距离的攀登多绳距的攀登,只有顶尖攀登者可以一天完成,可能有寒冷高山攀登的运输补给问题。
Grade7:差不多是垂直的冰壁,非常薄,冰质也不好,不知道有沒有附在岩石上,保护不易或不能,大约是攀岩5.12的专业技术,垂直薄冰或冰屋檐,冰面不结实。确保点不可靠(冰上保护基本不可用);最大且最难的喜马拉雅山脉高山攀登(Jeff Lowe的定义)。


 


除此之外还有苏格兰技术等级、俄罗斯技术等级,孙斌比较熟悉,可以向他请教。

发布于 2018-07-26 09:03:18

晕晕狼:

我个人是按一地型难度5分:攀冰的难度和距离及攀岩的难度和距离,裂缝是否多,是否错综复杂等;二是整个攀登线路的距离强度3分,三是采用方式+-2分,最难为满分。


 


 例1大峰:第一项得1分,第二项得1分,如果采用阿式+2分,商业队喜式不得分,极地式+1分。例2雪宝顶:第一项得2分,第二项得2分,如果采用阿式+2分,商业队喜式不得分,极地式+1分。


 


 仅供参考,个人对山峰难度划分,不太成熟,请赐教。

发布于 2018-07-26 07:02:20

小雨青香:天时地利人和,登山也要讲究这三样吧,这三样都不齐登任何一座山都难吧 发布于 2018-07-26 06:37:22

climbniu:不适宜以登顶人数的多少来划分山峰的攀登难易程度,比如有些山峰地处偏远、道路艰辛、物资运输困难、气候恶劣、少有资料、许可证难以申请、山峰未开放等等都能造成少人问津,更多的是藏在深闺无人知。 发布于 2018-07-26 06:11:58

第一缕清风:本人意见,可以通过最适合登顶人数的多少来划分综合难易~~~~~个人观点哈
以便于以后山峰的分类
贡嘎比乔格里难啊~~~~
┌┐┌╯─╮┌┐┌╯─╮
│││  ││││  │
│││──││││──│
││┌──┐││┌──┐
│││  ││││  │
└╯└──╯└╯└──╯
我真的需要普及知识,但是网上山峰之间比较的文献很少啊
1)高度 2)25度以上冰雪混合地形+60度以上岩壁于冰壁高度之和*10 3)登山最合适人数 4)一年中天气不好的天数 5)攀登路线中的平均坡度 6)正常攀登中所需的最短时间
喜马拉雅式1.2.3.4.5.
阿尔卑斯式1.2.4.5.6. 发布于 2018-07-26 04:30:52

更多讨论,如何划分山峰难度?相关问题

问题:讨论,如何划分山峰难度?

回答:回复 小新1981 的帖子这这这。。。也太美了吧!!! 详情 >

问题:世界第十五高峰格重康峰难度如何?

回答:不如晒帐篷用在什么最艰苦的环境下吧。 详情 >

问题:各省最高峰(4K以上)攀登难度?西部六省最高比肩6*8K?

回答:全胶的貌是都是老款啊!这几年好点的应该都锋线了!看来以后要注意看了 详情 >

问题:讨论帖:大家是如何理解攀岩的。对于它进奥运,速度 难度 抱石三项成绩叠加,你怎么看

回答:对未知的恐惧,说明你对户外了解的不多,对路线的不熟悉,对意外出现的事物判断不准确,或害怕出现未知事物,等等,这些都需要你对户外的了解,熟悉,多参加活动,多学习户外知识,自救常识, 初始可以走些走过的路线,来增加自己的胆量,自己自信恢复后可以尝试走短的不熟... 详情 >

问题:[话题讨论]高海拔登山 该如何适度的适应海拔?

回答:如果不是去人迹罕见的地方,TTI这类的钳子足够,托运没问题,最多到地方当地买把柴刀,自驾的话,无所谓,看需要自己带就是了,通常砍dao,小直,钳子组合,只能带一把就是中直了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