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完《绝命海拔》你会谈些什么?

share
当你看完《绝命海拔》你会谈些什么?

敦煌金沙湾:为什么我不能发帖了?请教 发布于 2018-12-12 05:32:14

lionel123:1024最新地址:[url]http://104.217.128.242/?id=lionel[/url] 请叫我雷锋~ 发布于 2018-12-12 00:08:56

喏林网络:到底该怎么样做推广?很多人不懂微信推广、微博推广、百度推广、论坛贴吧推广、淘宝电商网络营销等等。其实这很简单的,找到喏林网络帮忙就行了 发布于 2018-12-06 07:07:05

︵.淺淺淡藍:英雄是悲壮的,生命只有一次,每次登山都要在充足的准备下进行! 发布于 2018-12-04 17:25:22

zkdy2015:大自然面前,谈征服,就是个笑话。。 发布于 2018-12-03 13:45:38

天◎边:绝命海拔,看了非常的刺激。好像攀登!就是太贵了,有体力没有财力! 发布于 2018-12-03 12:44:50

firstyjy:量力而行 发布于 2018-12-03 03:22:25

kevinketh:还行吧我在看呵呵 发布于 2018-12-01 22:13:58

宝宝的微笑:山永远都在! 发布于 2018-12-01 07:06:31

Twins多拉:和几个户外的朋友一起观看的,很喜欢这一部电影,虽然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拓展生命的宽度。为了自己想做的事,而且能做的到是一件无憾的事情 发布于 2018-12-01 06:06:25

妞姐:我是敬而远之! 发布于 2018-12-01 06:03:58

爱在乐途:量力而行 发布于 2018-12-01 05:14:44

宿迁兰子:不敢挑战! 发布于 2018-12-01 04:30:38

-依然-:没有看过 发布于 2018-12-01 04:17:11

兜峰-忆潇:还没有看过,码来看看 发布于 2018-12-01 03:17:37

明月9万里:登山,要谨慎,想活命,远离高山。 发布于 2018-11-30 22:40:48

mazy@绿野:保持冷静吧 发布于 2018-11-30 19:53:48

高原上的风:感触太多了,一两句也说不清,不说了 发布于 2018-11-30 19:20:00

cwlui:量力而行! 发布于 2018-11-30 18:37:46

故作姿态:各有各的追求 发布于 2018-11-30 17:13:40

千里之行始足下: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 发布于 2018-11-30 16:18:30

34972592: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拓展生命的宽度。为了自己想做的事,死而无憾了。 发布于 2018-11-30 15:27:10

晚风凉:之前我看过讲乔治马洛里和欧文的《Wildest Dream》和讲乔戈里峰的《垂直极限》,这些电影让我热血澎湃睡不着觉,让LP热泪盈眶,我曾下定决心这辈子也要去攀登这些伟大的雪山;看之后不知怎么的,脑海里浮现是Doug毫无希望的挂在悬崖上/Rob躺睡在雪山上与妻子说了最后一句“我爱你”/“Yasuko”沉睡在路边的样子/Beck艰难的抬起手可是队友已经远去 发布于 2018-11-30 13:28:53

chenyuanfang:挑战生命的宽度是每个人心中的追求,但是在户外一定要讲究科学,一定要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 发布于 2018-11-30 12:57:42

xiaogongzi:留学要趁早啊!
有人去美国留学会选择在大学读本科的时候,或者工作后想继续深造。其实,从长远来说,还是美国高中留学有更大的优势。都说出名要趁早,留学也要趁早啊。 出国留学,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语言问题。提高英语水平是必须要做的,要不然跟在国内还有什么区别呢,也没有意义,当然掌握好一门外语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优势,而且目前来说,英语也是比较通用的语言。当然语言环境很重要,可以想象一下,在都是说英语的环境下学习巩固英语一定是事半功倍的,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在一定的环境下,形成一定的语言基础,长时间下来的影响一定是很大的。如果您想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也想让他在未来本身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不妨考虑美国高中留学。美国的高中没有题海战术,也没有睡眠不足造成的黑眼圈,很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像社会实践能力,领导能力等。 美国是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对教育十分的重视。对哈佛大学一年的投入,相当于英国一年对所有高校的投入,拥有4000所大学和70%高等教育入学率,美国的高中也是中国学生通往世界名校的有效途径。 对你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转变,留学会让你重塑性格,对世界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你比其他人拥有了更丰富的阅历,更精彩的人生,这足以让你回味终生。如果您也对美国高中留学 感兴趣,欢迎登录北京智美名腾国际教育官网了解相关信息
电话:010-52898816 
010-52898826 
010-52879631
公司公众号:aits1723 发布于 2018-11-30 11:48:14

古代可乐: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拓展生命的宽度。为了自己想做的事,死而无憾了。 发布于 2018-11-30 11:42:02

agassilove:有个非要登顶的要作死 发布于 2018-11-30 10:56:55

加国的新A:来学习一下 😄 发布于 2018-11-30 10:52:29

慧儿Athean:有追求是好的,量力而行! 发布于 2018-11-30 09:59:04

附近的人:装备挺重要的 发布于 2018-11-30 07:02:39

15012804255:什么也不想谈 发布于 2018-11-30 05:28:53

曰照金山:保持冷静 发布于 2018-11-30 03:29:21

hanwen:看完还是深有感触的 发布于 2018-11-29 22:36:26

太姥霞客户外:总的来说,看完还是深有感触的,深表敬佩 发布于 2018-11-29 17:57:36

jjwl2016:山东金丝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全新推出一元云购/一元夺宝/一元寻宝/云在指尖/APP平台,原生态语言开发,苹果IOS APP+安卓android APP,另外搭配微信端和PC端,欢迎前来咨询!
肖经理13305407774
  发布于 2018-11-29 17:25:28

lvshaner:kwcor战之力的。那三个人同时从烟雾当中走了出来,回过头看了一眼,看向那个吴莽,问道:“吴莽,咱们的人又死了多少?”吴莽早就已经清点了人数,说道:“死了六个人,其中有两个人是将军挑选出来的侍卫。”暗暗 发布于 2018-11-29 14:17:24

到那举办的健康:电脑卡,电脑慢,玩游戏迟钝这些现象都是系统原因,给你的电脑重装一下系统,让你的电脑运行速度飞起来,重装系统不用愁,下载白云一键重装系统工具,动动鼠标即可全自动重装电脑系统,软件免费使用,省去装系统钱,省钱又省心!赶紧下载吧!
[url]www.baiyunxitong.com/?xw24654[/url] 发布于 2018-11-29 13:23:10

594346011:看完电影,感触还是蛮多的。以生命为代价的挑战,是真正勇者的行动。可是生命毕竟是宝贵的,与成败相比,当无法成功时主动放弃,也是很理智的。当然,在挑战的过程中甘愿失去生命,也是值得尊敬。尤其是在生死关头主动帮助别人,真正是人性的伟大。 发布于 2018-11-29 04:16:46

丽江毛委员:以前就是想登珠峰,没有概念,看完后,感触很深,不容易啊,真的是不小心会要命的啊 发布于 2018-11-29 03:49:42

知路行者:影片太爽了!看完之后我想立马拿上我家的绳子 和打铁去上山 发布于 2018-11-29 01:30:08

TUB:那个俄国人挺厉害的 发布于 2018-11-28 21:18:17

丁丁户外旅行:个人觉得,人们除了物质建设和生活外,还需要精神生活。物质建设最总回归精神生活,等老了,用来回味。 发布于 2018-11-28 19:19:59

放牛娃01:山还是那座山,人却换了一拨又是一拨。 发布于 2018-11-28 19:14:42

6533898:玩命! 发布于 2018-11-28 18:59:37

跟踪··:当我看完《绝望海拔》,我会感叹一下,然后继续搜索观看下一步更好看更吸引我的,嘻嘻。
很多感悟其实也就那一瞬间的事情,感悟太久了反而倍显矫情。 发布于 2018-11-28 14:25:49

梦想起航b:保持理智,懂得什么 时候应该放弃。。。 发布于 2018-11-28 13:47:11

我真的不会聊天:我不喜欢主要的活动 发布于 2018-11-28 13:00:41

大宝764351360:看过一遍, 由于人物繁杂,对剧情理解的不大透彻,读了楼上崔天佑的介绍,才略有些明白。感觉作者想通过讲述这次山难,让人能更冷静的去思考、对于极限、对于登顶的理解;或者说是想表达出所有户外人的担心、疑问、顾虑、期望。剧中人物一些明显的错误决定,都很具代表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些错误,是不是想用另一种方式来劝诫大家能理性的去玩---我们都把登顶理解的那么神圣。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发布于 2018-11-28 12:02:46

songjewel:没有经验的情况下绝对不会贸然前往,如果遇到危险情况,哪怕只有几米,我也不会冒那个风险去挑战,毕竟人在自然面前的无限渺小! 发布于 2018-11-28 11:32:35

太姥霞客户外:还没看过 不知道哪有? 发布于 2018-11-28 10:05:25

15619200008:总的来说,看完还是深有感触的。给人的感觉是,人生总是要做点什么的,比如攀登8000米以上的山峰,比如登顶珠峰等等。即使是在攀登的过程中丧命,他们总是在追求点什么。现在中国的社会现状,太多的人随波逐流,不知道走向哪里,不知道在做什么,不知道在追求什么。 发布于 2018-11-28 10:03:04

ba0987:保持冷静头脑,放松自己多玩玩移植类的游戏比如济南傲翼开发的手机捕鱼游戏真的又刺激又开发大脑! 发布于 2018-11-28 09:47:42

zch:保持理智,懂得什么时候应该放弃。 发布于 2018-11-28 08:19:31

荒野大彪客:《绝命海拔》是由英国沃克泰托影片公司、环球影业联合出品,由冰岛导演巴塔萨·科马库执导,杰克·吉伦哈尔、杰森·克拉克、乔什·布洛林、凯拉·奈特莉领衔主演灾难冒险片1。该片改编自美国作家乔恩·克拉考尔所著的《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故事源自于。 发布于 2018-11-28 07:49:51

風中遊子:可以再使点劲地吹, 发布于 2018-11-23 10:41:35

jiayinzhong:大巫公知,我又打你脸了。你为什么要用2013年的孤例反驳1996年的纪录片。而说到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数据又用1999年的数据。难道真是你说的,中国网络封锁的厉害,2013年的数据你在网上找不到,为什么别人找得到。用1999年的数据就用吧,还故意抽掉曰期,你那点小心思谁不知道,暗示2013年中国五岁以下儿童每年死亡一百万! 发布于 2018-11-22 05:07:34

qdjn:看完电影,感觉,那些死命还有爬的就是*,自己不想活还拖累别人。珠峰就是一座坟场,都争先恐后地去坟地,说不定自己就留在哪里,任凭风吹雨打。电影精彩的地方不长,来了场风暴,画面黑乎乎的。 发布于 2018-11-21 21:43:54

^山鹰^:这部电影片首是实景外,其它的应该是在低海拔地区拍摄然后是电脑特效。这部电影是讲了一个曾经发生过的事故,并经过艺术加工了。这部电影有很多同实际登山区别的地方,不穿连体羽绒服上到八千可能吗?电影仅仅是电影,喜欢真实可以看看一个美籍华人金先生拍的纪录片电影《Meru》。 发布于 2018-11-21 21:06:22

fatpeach:你用手杖不 ? 用了 -作弊. 护膝?作弊, 冲锋衣?作弊, 保暖层 ?作弊, 你去目的地用交通工具么 ? 用了 作弊.. 你应该赤身露体出门,不用任何衣物工具登山 那才叫人类极限, 那才叫精神. 发布于 2018-11-21 08:31:15

狗屎:靠自己的能力能登多高是多高,重点是突破极限,自己的极限也好,人类的极限也好,那是一种精神,叫探险也好,叫探索也好,没必要跟别人比,怎么都比作弊好,坐直升机是作弊,带氧气是作弊,哪怕是一枚岩钉也是作弊,谁谁谁登上了珠峰,我首先想到的是有钱人啊,真有钱,羡慕,嫉妒,恨,但是没有尊敬,没有感动,因为他作弊。 发布于 2018-11-21 07:01:35

白玉罂:还是层主看的仔细啊! 发布于 2018-11-21 01:00:00

白玉罂:除了技术、装备和体能外,运气也很重要。那暴风雪真的是太凶残了,还有那个雪盲患者在雪里睡了一觉的最后活下来了也是奇迹啊! 发布于 2018-11-21 00:59:23

白玉罂:我只能说,这个大爷很厉害!佩服!我确实自愧不如! 发布于 2018-11-21 00:59:12

zjjvslm:没进“户外圈”的时候以为多神秘,联想到诸如珠穆朗玛峰等等,入圈后发现就是旅游团吗?纯玩,呵呵整得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 发布于 2018-11-20 16:20:56

自然最美:户外是很奇特的 说简单也简单 出门就是 说难也难 几千米海拔的山不是个个都能上的,不要说高峰就是低一些的山峰有时一不小心可能就让人有去无回,为电影中那些英勇感动同时也为他们不得不承担的严重后果而惋惜。另外几年前看到个新闻介绍珠峰上有超过200具尸体永远的留在了那里 发布于 2018-11-20 16:20:43

iEND:非常赞同这句话:"你可以不同意登山者的人生观,但请给他们基本的尊重,否则体现的也只是自己的无知狭隘而已。"也感谢你提供的背景资料。 发布于 2018-11-20 15:32:47

T-34:呵呵是啊,70多的老人都能上去,不服气的小伙子肯定是拖鞋赤膊一下午游两趟珠峰了 发布于 2018-11-20 14:37:54

aodin:可以穿太空服上珠峰,关键是太空服的重量远远大于鹅绒服 发布于 2018-11-20 14:31:49

mikeleezs:真是因为登雪山的高危险性和高难度性,才会如此的吸引人,如果发明什么新东西使攀登珠峰很容易,那么这种攀登方式就失去了意义。比如王静那样坐飞机上珠峰~~自己都不好意思说~ 发布于 2018-11-20 14:26:49

@流浪的饭饭:另外,喷一下评论里吐槽珠峰好登的人,我一回复是不想让你丢脸。拿无知当勇气,不服登一个?高山向导服务再好,也不可能代替你来呼吸!*…… 发布于 2018-11-20 13:54:15

@流浪的饭饭:你可以了解一下真实的96山难的情况。包括Doug去年就被在300英尺外因为“关门时间”被Rob命令下山,而第二年Rob又劝说Doug来登山,为此Doug打两份工,并且还得到了孩子们的帮助,包括Rob也给他打了折(电影里有),所以尽管早已过了关门时间,但Rob很清楚,如果这时候还让Doug下山,事实上他以后再也不来登珠峰了。而此时Doug已经不具备冲顶的能力了,一是天气,二是身体。最后的山难原因还是因为Rob不愿意放弃Doug,如果Rob自己下山,哈里斯可以活着,还可能救起日本女人南比……唉,事后诸葛亮,高海拔时,人的智力会下降的。看完之后我开始放弃以前的想法,决定开始登山了。 发布于 2018-11-20 13:54:10

r0nan:我好多年都没去过电影院了,为了这个电影特意一个人去看imax 3D,电影拍得很真实,包括登山前的仪式,这部电影拍得很感人,我想没有身处雪山上孤独无援的时候,是体会不到那种感觉:无助,孤独,想念家人,那时候才可以感受到多么想活下去。最近这几年我都没有再登雪山,看了之后又点燃我登雪山的热情了! 发布于 2018-11-20 13:39:58

hyh_1984:感觉极端情况保持理性很重要啊,本来最后不应该让道格再上了,结果还是被感情左右了自己的判断,葬送了三个人。 发布于 2018-11-20 13:34:39

idterminator:多谢分享,涨姿势了 发布于 2018-11-20 13:34:35

DreaMakerr:谢谢你 原来还有这么多背景! 发布于 2018-11-20 13:04:41

lousianagc:珠峰通电有一段时间了,西藏又在大力发展登山旅游,可能过几年又一个百龙天梯。 发布于 2018-11-20 12:50:46

fatpeach:感谢介绍背景. 发布于 2018-11-20 12:48:00

崔天佑:看到一些评论,诸如:登山的人no zuo no die;电影那么无聊简直要睡着;铺垫那么长为什么不直接切入登山戏,balabalala。。想写几点关于96山难的背景,助于理解电影吧。内容主要来自于into thin air这本书(电影经此书改编并且基本尊重原著,省去了一些更繁杂的事件和背景人物,也被认为是最贴近96山难事实的一部论述)和Wiki。不对之处欢迎补充和改正。

另外忍不住想说的是,评价电影拍摄手法拍摄技术没有问题各入花眼,但如果想随随便便评价登山者的人生观-诸如傻不傻去找死之类的话之前,希望在敲键盘之前想一想,反过来说,作为普通人的你我愿意自己的人生被评价成毫无目的跟蝼蚁一般苟且生得渺小死得无趣吗??电影中露脸的角色基本都映射了现实中的真人,有的在96山难死了,有的下山后几个月死了,有的在后来的登山中死了,有的还活着。你可以不同意登山者的人生观,但请给他们基本的尊重,否则体现的也只是自己的无知狭隘而已。

1. 为什么电影不能直接切入雪山戏啊,前面那么多无聊的铺垫真的要睡着了好吗??

两个主要原因:一. 对于商业登山队的业余登山者来说,整个登珠峰是一个足有1个月之久漫长而乏味的大工程,而绝非只是冲顶的那一天。队员需要徒步进行到大本营,在海拔逐渐升高的4个大本营之间来回进行高海拔适应性训练,有些人连冰爪都不会穿,电影里有这个细节。而组织者和夏尔巴人也需要进行建营,在登顶途中挂绳,放置备用氧气瓶等等组织工作。

二. 造成山难的原因不仅只是下山途中致命的风雪暴,不能忽视的是很多关于人的无数细节的堆积而成的辅因,任何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铺垫都有可能是促使那一次冲顶4个探险队中9人死亡的原因之一。下面会说到一些但绝非全部。

这个电影的用意显然不只是想制造一些生死一线间的所谓的戏剧冲突,而是试图还原那次山难的全景,让观众可以有所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灾难这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 诸如为了保一个人的命切断下面挂着同伴的绳子,或者为了求生切自己一个胳膊这样的猛料抱歉在这次事件里并没有发生。

2. 电影里人物那么多,根本记不住,也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没怎么描写登山中感人的互助精神。

首先,人多间接促成了更多人的死亡。96年5月10日那一天就有4支队伍同时攻顶,3支队伍挤在希拉里台阶排队用绳索攀登,在8839米高度的地方多呆一分钟就意味着多体温降低,消耗氧气,丧失神智,后来很多在旁人眼里的愚蠢举动和决定都需要考虑到在8000米以上神智急剧下降的因素。

为什么会同时登,因为Jason演的Adventure Consultants的领队试图协调开登顶日期但遭拒绝,电影中南非人愤然离席的那一幕,而同一天中登顶的时间,普遍认为是在中午过后必须下撤,因为峰顶基本上每天下午开始刮风,而5月10日那一天的暴风雪尤其致命。 每个人自身的特质、经历和心理也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了他最后是生或死的结局。

同时,人多也是后来积极救援的力量,因为有些登山队安排在后几天登顶,所以在得知发生山难后很多人例如来拍电影的IMAX队,都积极参加到救援中,避免了更多的伤亡。

电影一开始也花了篇幅说明了Adventure Consultants和Mountain Madness两只都是商业登山队伍。也就是说,每个客户花一笔钱,电影中也交代了6.5万美元,参加到这个队里来,很多人并没有太多高山经验,互相之间也不认识,因为背景五花八门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可以互相依托生命的关系。而所有后勤工作,包括运输,铺路挂绳,建营,都由组织方完成,其中包括很多夏尔巴人。所以队伍之间可谓基本没有什么感情。

3. 两个商业登山队之间的竞争关系

Adventure Consultants和Mountain Madness为了生意都在想法设法提高自己媒体曝光的知名度。Adventure Consultants的随行记者本来是被杂志社安排了跟随Mountain Madness,但是临行前,AC Offer了一个很优惠的方案给杂志社,杂志社就改让记者跟着AC登山了。电影中就有Jake冲着Jason说“你抢了我的记者”的片段。95年AC没有送任何一位客人登顶,96年又有随队记者,登顶压力可想而知。而Jake的队里也有一位随行网络记者,就是电影里那位全程带妆的女人,和难波康子一起在风暴中下山但被救了。这样的竞争关系造成的心理压力,到后来在高海拔的影响下和各种其他因素演变成了两位领队都做出非理性偏离原则的致命决定。

这位具备一定高山经验的记者登顶后生还,并写了Into thin air这本书。

4. Rob Hall:Jason演的领队(Adventure Consultants)

新西兰人,作风严谨。在山难之前他完成了五次登顶珠峰,在当时是非夏尔巴人中登顶珠峰次数最多的人。

Rob致命地答应邮差在下午很晚的时候继续登顶而不是返回,电影中有铺垫说明,因为邮差去年也参加了这只登山队,但是在距离顶峰300米的地方被劝回。邮差一年当中又拼命打两份供攒钱,在Rob的劝说下再次尝试登顶,所以电影中也有提到Rob主动offer给邮差一个很大的折扣。可能对邮差来说,这一次死也要攻下山顶了,而为什么Rob同意并且陪同邮差走上了致命的一步,各种感情因素在高海拔作用下消灭了理性?然而没有人再有机会了解他们当时的想法了。另外一个致命因素是有一个向导(真名Andy Harris)由于各种高海拔神智的原因误以为希拉里台阶下方的储存氧气瓶都是空的,而事实是氧气瓶都是满的但表由于结冰问题不工作了,所以Andy坚持认为空瓶了并且把这个信息告诉了Rob。这个判断导致了Andy自己的死亡和Rob在氧气耗尽的情况下没有试图去拿满的氧气罐。

Rob垂死之际和妻子用卫星电话通话是真实的,并非故意制造的煽情情节。

5. Scott Fischer:Jake演的领队(Mountain Madness)

美国人,生性散漫,登山天才。Jake演得很传神,一个嬉皮士样的充满了个人魅力并似乎并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的登山天才。

他是第一批无氧登上K2的美国人,并在攀登K2时认识了Rob Hall。

Scott也曾经无氧登顶珠峰,并且发起了清理珠峰空氧气瓶垃圾的运动,尼泊尔政府在这项运动的启发下制定了一系列例如奖励夏尔巴人带空氧气瓶下山的政策。

为什么他明明知道自己身体不好还要坚持登顶?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前面提到的两队之间的竞争压力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原因,是否还有别的原因再也无从探究。

很喜欢的一个细节是Scott精疲力竭登顶以后,微笑着用ET手指点了一下小尼玛堆最顶上也是世界之巅的小石头,不知那时候他是否已经有预感下不了山了,但是死在珠峰对他这样的人来说何尝不是最好的归宿。

想提一下的是在96山难中,Rob Hall组织严谨的登山队共有2名登山者客户和两名向导(包括Rob Hall)自己遇难,而组织松散的Scott Fischer这一队只有Scott自己遇难,客户都安全生还。

6. 德州人

真名Beck Weathers。电影中对他的描写也有细致的处理。一开始对邮差的出言不敬,一副有钱德州佬眼睛长头顶的样子,后来在走梯桥时的紧张和破开大骂。在半山上因为答应了等Rob Hall而没有顺势跟Madness队员下撤。到最后所有人以为他死了,在七八千米的地方被狂风暴雪吹一夜后他却神奇地站了起来,自己走回了营地!有谁能不赞叹生命可以如此顽强而不被其感动呢!

书中还写到,直升机救援时,有两个重伤员,台湾人和德州人。因为每次只能装一个而直升机停机条件十分不稳定,德州人爽快地让台湾人先上了机。

7. 俄国人

真名Anatoli Boukreev,Mountain Madness的向导。苏联时代出生的登山天才。在全世界14座超过8000米的山峰中,他无氧登顶了十座。在书中,对他的描述是有争议的,因为他作为向导没有带氧登顶,而且早于他所有的客人提前回到营地。提前回来的原因,书的作者提到因为在8000米以上无氧失温更快,必须快速行动才能保全自己的安全,而俄国人在后来也请人代笔一本书中则坚持说是他与Scott在山上进行了讨论后一致同意让他先下山保存体力,有需要是随时准备救人。俄国人的理念是如果自身不具备独立登山的能力就不应该来登顶,所以他并不是非常配合传统的当向导的各种规矩。

事实结果是俄国人营救了3个客人,并且他公司的队里没有客人遇难。

1997年他在攀登安娜普纳峰是遭遇雪崩遇难。


七七八八讲了一些,最后用俄国人的一句话做结尾,希望作为观众的我们对山,对登山者持有最基本的尊重和敬意。

"Mountains are not stadiums where I satisfy my ambition to achieve, they are the cathedrals where I practice my religion."

================

加一段Boukreev的基本情况。

俄国人的经历在这播西方登山者里比较复杂独特,他是苏联计划经济时代培养出来的专业竞技型登山运动员,拿过苏联对运动员的最高荣誉。但是苏联解体以后他加入的哈萨克斯坦就不再养着这些运动员了,他就来了美国,但是英语很差很难表达自己。Boukreev对当导游,组公司一点兴趣都没有,是个内心纯粹深邃的人(他的美国女友后来根据他俄语的登山日志出了一本书Above the clouds,里面还有他自己写的摄影集),但是为了筹集登山费用不得不来当向导,所以有种跟大部队都格格不入的感觉。电影里这位演员是冰岛人,怪不得跟其他演员气质迥异。。

96山难里对他不带氧气瓶的批评一直困扰他,山难后隔了几天他一个人去登了8400米的洛子峰去“静一静”,顺便创造了速度记录。。96-97年他又爬了7次8000米以上的山,同时还要跟into thin air作者等对他批评的人打嘴仗,并且让一个美国人代笔出了一本书the Climb从他的角度讲了这次山难的过程回击对他的批评,无奈,也是用英语采访编辑的,可能还是没法完全表达内心的想法。

97年12月初美国Alpine Club给Boukreev颁发了最高荣誉,象征美国主流登山界对他在96山难中营救别人的认可。3周后圣诞节当天,在冬季攀登Annapurna遭遇雪崩失踪,至今未寻。 发布于 2018-11-20 12:43:50

chenli1993:电影的最后很感人,特别是男主(名字一个都没记住)最后一句话说:我想我还可以坚持一个晚上
但是这种户外活动要天时地利人和,为了家人朋友,慎重。 发布于 2018-11-20 12:35:11

不能有空格: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器是美国科学家于1956年元月16日研制成功,是第一个成功的同位素电池。立即用于美国各种航天器载设备的供电,减轻发射重量、确保设备连续工作,是美国航天居于领先地位的关键技术和产品。这种温差发电器是由一些性能优异的半导体材料,如碲化铋、碲化铅、锗硅合金和硒族化合物等,把许多材料串联起来组成。另外还得有一个合适的热源和换能器,在热源和换能器之间形成温差才可发电。 发布于 2018-11-20 12:12:22

天佑户外:Outsider 永远是Outsider,仅此而已 发布于 2018-11-20 12:06:58

idterminator:Bob没有阻止Doug继续攀登是整个悲剧的开始,只是没想到结果是那么惨烈,
后续发展甚至让我以为全军覆没,看到Beck苏醒挣扎返回,莫名的欣慰(之前Beck眼睛处问题也给人很不好的预感)。

看完,觉得那种环境下的每一个选择都很重要,没有好运气一说,只求别碰到厄运。

与LZ不同,我第一想到的是以后会不会有终结者里那种核电池,或者类似的高密度小体积能源。核电池或许是个幻想,但高密度能源应该不是很遥远,能够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维持几天就会大不同。 发布于 2018-11-20 12:05:56

DreaMakerr:不能从一个孤例来推断说登这个就很简单——因为你做出这个推断的前提是:老年人的体能很差。可是你根本不了解三浦雄一。建议先去百度下 发布于 2018-11-20 12:04:45

123逗你玩:与垂直极限不同,绝命海拔更真实,更残酷,除了无比沉重的心情,更觉得体能的重要,虽然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一辈子也不会去攀登珠峰,但在极端条件下,充沛的体能无疑增添了一份保障,为自己,也为家人。
发布于 2018-11-20 11:51:33

海づ蓝色孤岛:看了这电影之后,还有其他的登雪山的电影,再结合以前去过的简单的雪山,我想说,珠峰,对我来说下辈子了 发布于 2018-11-20 11:50:19

一见1982:珠峰大本营我去过,站在珠峰脚上,凡是玩过一个登山的人,都有一种冲动想去攀登珠峰,但是当你真正站在珠峰脚下的时候,你会体验到,不管是阿式登山,还是珠峰的商业登山,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钱就能上珠峰,那是屁话,只能说有钱等珠峰,只是给啦你多一重安全保障而已,但这种保障也不是百分之百滴 发布于 2018-11-20 11:45:45

一个透明窟窿:应该去看下这个电影 发布于 2018-11-20 11:44:49

zhb001:不知道楼主谈了些啥 珠峰一直在那里 登珠峰要讲究科学,科学而合理的攀登,而不是讲究勇气和蛮干 发布于 2018-11-20 11:41:48

傻大巫:pg

2013年5月23日,80岁的日本老人三浦雄一郎创造了新的登顶珠峰最年长纪录,凭借他70岁、75岁和80岁三次登顶珠峰,已经成为了70岁后登顶珠峰次数最多的人。也是年纪最大的人。

谁好意思说珠峰有多难登?
发布于 2018-11-20 11:33:19

南昌·行者:看完这部电影 我对登山有了新的认识~有机会去珠峰的话 到大本营就好了 太凶险了 发布于 2018-11-20 11:19:41

水中的鱼!:不可否认,正是由于这些冒险家,珠峰离我们越来越近。 发布于 2018-11-20 11:15:06

老菜薹:都没困难了,谁还去珠峰呢,不就一条小学会考山头么。 发布于 2018-11-20 11:12:20

DreaMakerr:看之前,关注朋友圈的评价,有朋友评论说:如果还想去珠峰,你就不要去看了。纵然如此,还是去了——结果晚饭都没吃好,心情很沉重的样子。当我看完《绝命海拔》时我会谈些什么:1、看之前我以为“绝命”是指海拔非常高的意思,就像“绝代双骄”“绝色”“绝逼”之类。看之后发现,这个电影TM真的是从一开始就讲这个是个死亡区域,因为氧分压太低,人在慢慢的死亡,绝命是结束生命的意思。371840442、看之前我以为商业登珠峰很容易的,甚至相信了“普通人只要有钱都能上去”这个观点,心里对于商业攀登有点酸酸的瞧不起。特别是连《喜马拉雅天梯》这个记录电影都没有将等珠峰的苦难浓墨重彩的展现出来,我更如此以为。看之后我被吓尿了——不是每个人都能无氧上去的,牛逼的Scott关键时刻也需要氧气瓶,最后还是挂了;雪盲,七八千米的雪山上还看不见!(看完这个电影,我敢肯定凡是眼睛动过激光手术的都不敢去了);幻觉就像幽灵一般来袭,如果没有团队,一个人去登珠峰感觉就像找死一样的;爬吧没有力气,不爬吧就会冻伤,感觉就是:不管你爬还是不爬,死神都在哪里,不离不弃。3、看之前我看过讲乔治马洛里和欧文的《Wildest Dream》和讲乔戈里峰的《垂直极限》,这些电影让我热血澎湃睡不着觉,让LP热泪盈眶,我曾下定决心这辈子也要去攀登这些伟大的雪山;看之后不知怎么的,脑海里浮现是Doug毫无希望的挂在悬崖上/Rob躺睡在雪山上与妻子说了最后一句“我爱你”/“Yasuko”沉睡在路边的样子/Beck艰难的抬起手可是队友已经远去(明明还活着却要等死,这种感觉自行脑补就够了,我觉得导演不把镜头推上去特写是不想这么狠狠的蹂躏观众幼小的心灵),当Beck双手截肢独自回到营地时,我热泪盈眶——Too much pain。371840434、看之前我认为高山向导完全有能力根据队员情况阻止他继续攀登,这是毫无难度的理性的选择题。看之后我发现要阻止一个人实现近在咫尺的梦想太难了,要放弃一个队友的生命太难了。作为局外人每个人都能轻松的看出Bob没有阻止Doug继续攀登是整个悲剧的开始;然后明知Doug体力耗尽/氧气匮乏/连他自己都放弃了/还挂在悬崖上,这已经完全没有生还的希望了,可是Rob还是选择了拼死救他,最后自己也葬身雪山——我们觉得Bob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这只是因为我们是局外人Outsider,我们的思考过于理性,然后人在真实场景下作出选择是靠理性和感性Check balance出来的。为了便于理解,大家可以自行到知乎里面搜那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火车司机的困境。5、看之前,有朋友评论电影说:如果还想去珠峰,你就不要去看了。看之后我觉还是要去爬雪山,但是要么在结婚之前,要么等到孩子长大后独立了再去。6、最后一点,是看之后,我就在想:会不会有那一天,我们可以制造出高海拔救援机器,就像《星际穿越》里面的TARS。37184045

会不会有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决高海拔缺氧问题——可以短期增强人的吸氧能力或者全新的供氧设备(像太空服那种?)balabala..... 发布于 2018-11-20 11:11:18

更多当你看完《绝命海拔》你会谈些什么?相关问题

问题:当你看完《绝命海拔》你会谈些什么?

回答:这话提醒的给力。 详情 >

问题:谁来介绍下拜塔布拉克(Ogre)难在哪?

回答:一次重装爬山中喝罐红牛,海拔大约三千米吧,感觉心跳飞快,以后不敢在爬山时喝了。 详情 >

问题:2015年国内户外电影盘点

回答:骑行诚然是休闲、锻炼,而青藏高原更是心灵的天堂。骑行在任一条进藏路上,都是体力的炼狱;灵魂的荡涤;意志的锻淬;视觉的饕餮。 详情 >

问题:都说四姑娘山适合新驴,想问一下各位老师,新手能直接挑战三峰吗?

回答:LZ买个牧高笛冷山2就行400块钱左右,入门级的三季帐篷,性价比还不错 详情 >

问题:要想骑行的比较远 要怎么锻炼?

回答:十月份的确会下雪,但是下的雪也有可能化掉了,不一定能有。而且雪里有小虫子的;另外,化雪更费气。所以净水器有还是带上吧。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