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淄博晚报记者独家专访队员和夏尔巴领队还原山难

share

derek_cat:6800已经需要吸氧。。。说明不应该登顶。。。
可惜领队当时没有决定返回,而是强行冲顶,悲剧从那一刻已经开始 发布于 2018-09-04 12:39:43

暮雨咋歇:2010年5月13日,2010中国道拉吉里峰登山队遭遇山难。造成了8名队员3死3伤的悲剧,随本次报道的随队记者郑向锋,在参与营救并成功帮助5名队员脱险以及本次事件基本调查核实清楚之后,于18日独家专访了5名队员以及本次登山活动尼方的夏尔巴领队达瓦次仁,根据他们的口述,还原了那天山难发生的全部过程—— 上山容易下山难 从每个人的口述中记者得知,道拉吉里峰的难度其实是在下山过程中。“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山的时候我们是主动攀爬,但下山的时候,雪坡、碎石坡太陡了,很容易滑坠的。”在回忆这次山难的时候,攀登队长张伟称:下山的难度超出了所有队员的想象,就连他这样经验丰富的人都滑坠了。 “下撤没多久眼瞅着张伟就掉下去了,情景非常吓人,张伟一口气滑下去大约200米才停住,防雪盲的眼镜等都掉了。张伟只能自救,后来他还是最早回到3号营地的人,应该是幸运加上他自己较强的能力救了他。”队员张梁回忆道,除了饶剑锋和一个夏尔巴向导已经在前面下撤,他当时和领队杨春风、韩昕、李斌、赵亮、楼国龙6人都停下来不敢乱动。就是这次停留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致使队员未能在天黑之前赶回救命的C3营地。 “因为找路,加上楼国龙、李斌开始表现出体力下降情况,下撤的速度比较慢,天色渐晚,天气开始有变并刮起了风,下撤变得更困难,特别是天黑下来,摸黑下山非常困难,队伍也散了,方向也搞不清了。”张梁回忆道。此时李斌已经体力衰竭而亡,杨春风、赵亮先后滑坠。后者不幸遇难,而剩余的队员只能在雪坡平台上熬了一夜,第二天张梁首先下撤,韩昕第二个下撤,却不幸遇难。楼国龙、饶剑锋则被夏尔巴救回C3营地捡了一条命。 韩昕背包救了老楼一命 走在最后的楼国龙是幸运的,因为体力原因他与李斌结组下撤,但李斌越走越慢到最后氧气也已经没有了。“最后的时候我们俩都走不动了,我的氧气早就没有了,但真的是幸运。路边我竟然捡到一瓶氧气,换上一看竟然有25格,几乎是满的。我就拖着李斌向下走。但最后还是没有把他拖到C3营地。当时李斌告诉我‘好冷呀,不走了’,我就这样看着李斌从一口气变成半口气,最后结束了生命。”楼国龙告诉记者,李斌就躺在他的旁边死去,那时的他竟然一点感觉也没有,“那时我已经麻木了,看到死人就像看到动物死亡一样,没有任何感觉。” 由于楼国龙和李斌结组下撤,两人的安全带是扣在一起的,但楼主的安全带特别,需要脱下包才能解开。然而,求生的欲望致使楼主在慌乱中将背包、风镜滑落。新的氧气也掉入了谷底。就这样,求生的欲望让楼主坚持了一夜。“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山上只剩下我和饶剑锋了。这时夏尔巴过来对我说‘不想死,快走’,然后扔给我一个背包。我一看里面竟然有氧气、风镜和头灯,我就想,我的命真大呀。但是当时我真的不知道,是韩昕的包救了我一命。”楼主在感叹自己幸运的同时也将终身铭记正是韩昕才有了他的生还。 夏尔巴人看着队员坠落 17日下午,本次登山活动尼方领队达瓦次仁回到了加都,在宾馆,对于登山队员的遇难的疑点,达瓦次仁做了一一解释。 下撤过程中李斌的死亡没有任何异议,楼国龙是看着他走向人生终点的,然而韩昕与赵亮的死亡就非常可疑。两人都是队员中状态、体能比较好的,怎么会没有走到C3营地,却遭遇滑坠呢? 依据杨春风的口述,赵亮的滑坠有夏尔巴看到,而韩昕的滑坠并没有人看到。并且韩昕的背包、风镜、氧气面罩,氧气、头灯等物品都在,人怎么会没有了?对于这些疑点,达瓦次仁一一做了解释。对于赵亮的滑坠达瓦次仁说,其实杨春风滑坠之后,赵亮紧跟着滑坠了,只是杨春风幸运一些,他滑坠的地点便于营救,而赵亮则是夏尔巴判断无望只能放弃。 对于韩昕的疑点,达瓦次仁的解释则是,一名夏尔巴看到韩昕到了最后已经意识模糊,所有东西都不在他身上。从而造成滑坠,无奈之下,夏尔巴只能将韩昕的遗物捡回。 多重因素造成山难 综合了队员以及夏尔巴人的口述,记者也总结了本次山难的原因。其中,服务不到位是事故原因之一。本次登山,本来应该是夏尔巴人向导与队员一对一,但实际上没有实现,多名夏尔巴人并没上去。上去的夏尔巴人能力又不强,那种情况下,登顶的或多或少会出现幻觉,能力弱的没人带根本下不来。据队员回忆,当时的天气不至于导致死亡。 “没有雪崩、暴雪等极端恶劣的情况,而是向导等服务出了问题,加上天一黑,急了,一晚上在山沟里转,有的恐怕冻得意识模糊,当时非常恐惧,很多时候大家也不敢乱动。”队员张梁提出服务不到位是山难的重要原因。 此外,队员提前使用氧气,造成最后被动局面。攀登队长张伟告诉记者,这一次队员从6800米的C2营地就开始吸氧了,其实那时也没有什么。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最后下撤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李斌就是最后体力衰竭而死。但如果他晚点吸氧,撤到7000米以上再吸氧,就会给自己剩下一瓶氧气,也会多出生还的希望。 (记者郑向锋 淄博晚报尼泊尔加德满都5月18日电) 发布于 2018-09-04 12:37:48

更多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淄博晚报记者独家专访队员和夏尔巴领队还原山难相关问题

问题: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淄博晚报记者独家专访队员和夏尔巴领队还原山难

回答:奥索卡的 不错前段时间在淘宝上淘了件 1800对这个无语了,我前段时间出掉没穿几次的ozark不到500 详情 >

问题:知道藏队攀登伽峰的情况吗?

回答:不知道为啥 打 不开 呵呵不过LZ要经受的起打击 这里的人对探路者非常不友好 不过 自己喜欢就好 管他呢 详情 >

问题:刚得到消息,四姑娘山又出事了?

回答:回复 sino. 的帖子不是不穿 2 3个月必须穿一次 鞋子5年 穿过600 700天的很多 保养的好 一双鞋子穿10多年都很正常 不管多好的鞋子 每年必须穿 2 3次 也不能干燥的环境 要保持一定湿度 详情 >

问题:ZT 登山应该做个什么梦?——道拉吉里峰山难启示(作者:十一郎)

回答:这是什么产的鞋?LZ从其他地方收二手的过来,有无问是什么时候的产品。 详情 >

问题:请教老驴,山东淄博至泰安的路好走吗?

回答:除了要考虑徒步距离外还要考虑你的负重情况,脚踝是否需要额外支撑(是否受过伤)脚踝正常的情况下,如果是大负重的徒步建议大品牌的高帮或是中帮谢中等负重或是轻负重一般低帮徒步鞋或是越野跑鞋也是很好的选择,当然中高帮也行,但是没必要,相反增加了额外...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