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浅谈登山经验(原创)

share

龙腾虎跃:我觉得可能是误会你了吧,我也有这样的感觉,题目很吸引人,一点击发现打不开,要求有多少经验值才行,我的心里那个急啊。我自己也纳闷为什么我的经验值那么低呢,有什么方法变高吗。 发布于 2018-07-24 15:51:40

风柔:没关系,正好打算淘汰这台电脑呢~~~~~~:P

又想吓人?
那又会被女鬼批斗的,:P 发布于 2018-07-24 14:47:08

晕晕狼:

 



亚洲是众山之 国,世界真正称为“山”的山,几乎全在亚洲,而我们中国更是资源丰富,近年来登山运动也在国内掀起了一阵阵浪潮,主要以商业登山指导为主,阿尔卑斯式登山为辅,我是推崇个人自由独立快乐攀登的,这才是有意义的攀登.


 


简单谈谈登山的记经验心得,登山传统意义上泛指高海拔山峰攀登,那么首先要解决高原适应的问题,在氧含量低于海平面一半的高山,缺氧造成的高原反应一直都是永恒的话题,撇开个人的适应能力强弱不谈,如何避免高反的困扰呢?一是平时要常做心肺功能训练(长跑不错),二是在高原科学进食,吃易消化有营养食物,前期避免油腻,辛辣等食物,三是多喝水,但不能牛饮,不喝碳酸饮料(含气的),不喝咖啡和酒,喝水要慢慢的,细细的小口小口喝,不用觉得渴了才喝,每隔10-20分钟喝一口,喝到有尿意为止,四是不能在高原上做剧烈运动,特别是头三天,有力留着慢慢使,别逞能,否则你耍过威风之后不到几小时就让你蔫了.五是每上升500-1000米都要做一定时间停留,让身体机能自动调整到适合状态。


 


高原适应这关必需要做好,否则谈登山就是扯蛋,人都躺下直喘大气了,还能登山吗?接着我再说说技术,这个里面涉及到很广很复杂,光是登山圣经就有几百页厚,不是一句二句能说完的,狭义来讲主要是冰雪行进,结组保护,攀冰攀岩,援救技能等,最常用的是结组行进,大家常见到有关登山的电影里二个或三个一组,串在一根绳子上前进,这是防止滑坠和掉进冰裂缝,一个人出事还有其他人保护,当然要求技术熟练,否则就拉你垫背了.


 


雪山是美丽的,但潜在的危险也是可怕的,要登山先了解山的脾气,她们生起气来很恐怖,表达方式有滚石,雪崩,裂缝,滑坠,严寒等,其中雪崩危害最大,遇上非死及伤,原则上大雪后三天不行军,避开雪崩易发期,另外要小心30-40度的雪坡,这样的坡度雪层最不稳定,假如来个横切很可能就引发人为雪崩了.05年9月我和朋友攀登骆驼峰,前进的必经之路上有一段百来米长40度横切的雪坡,早一年前就是这个地段发生雪崩,二名有多年攀登经验的登山者永远留在了那里,在不能避免必需通过雪崩区时,要选择清晨,在太阳没照到这里时(雪较硬较稳定),轻手轻脚快速的轮流通过,迅速远离雪崩概率较大区域。


 


登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很多知识,如天气,地理,技术,装备,组织管理,体能等,总之要做到心中有数才出发,安全第一.我写这篇文章只有几百字,其实这根本说不详细,大家就粗略的看看。


昨天无意间看到阅读权限这功能,想试试看有什么用,就加上了,竟被人说我拽,登山的人怎么心胸这么狭隘呢。我还是赶紧修改一下,莫须有罪名可担不起,这里登山家太多,都牛X的很。 发布于 2018-07-24 13:47:10

更多个人浅谈登山经验(原创)相关问题

问题:个人浅谈登山经验(原创)

回答:回复 满手都是炸 的帖子请推荐一款户外徒步鞋,防臭的。还有一款雨天可在城市上班坐车走路时穿的鞋 详情 >

问题:请看下这根是什么登山杖?

回答:找人结伴吧,一个人去野外哪儿都危险,譬如受伤了没有人能帮助照顾  详情 >

问题:如何攀爬平板岩壁

回答:学习了 详情 >

问题:十一郎错了还是Pete Poston错了?

回答:个人不喜欢卷口设计,但是小鹰透气又不好。我个人推荐“气流”35L 详情 >

问题:7种让岩场关闭的最好方法

回答:有专门的保护套(省钱可用塑料布、保鲜袋或膜)也可自制一个保护套,带上毛刷、气吹等清洁工具;要先用气吹吹不可直接用布或纸擦,防止把镜头划伤。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