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2020年各界名家抗疫寄语手稿展”在上海图书馆开幕
“砥砺前行――2020年各界名家抗疫寄语手稿展”于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在上海图书馆第一展厅开幕。读者可通过“上海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线预约参观。配套图录《砥砺前行――2020年各界名家寄语手稿集》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同日首发电子版。 2月初开始,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向各界知名人士征集手书抗疫寄语,得到了许多名家的响应。这些手稿在上图微信公众号上连续刊登和展示,累计得到了线上87万多的阅读量。 此次展览展出了96件各界名家应邀写赠上海图书馆的抗疫寄语手稿及30件来自抗疫一线工作者和集体捐赠的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抗疫实物。抗疫寄语的书写者包括科学家、医学名家、学者、作家、翻译家、书画家、文体界人士等。实物的提供者有奋战在抗疫前线的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新闻记者和画家等。 年龄最大的寄语作者是著名画家陈佩秋,现年98岁;来自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原本因工作繁忙只能使用便笺手写拍照传达寄语的他,此次为展览又专门抽休息时间用毛笔和墨汁重新书写寄语;拥有集体签名最多的实物是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记者陈瑞捐赠的含181位医护人员签名的防护服;个人捐赠实物最多的一线医护人员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任医师谢静远博士,捐赠了18件从抗疫一线带回的个人物品,包括返沪时的个人纪念登机牌和致导师、家人的明信片,及自己穿着的上海第六批援鄂医疗队救援服等。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作家任溶溶,翻译家吴钧陶等众多各界人士都写赠了寄语手稿,多家参与一线抗疫的集体给予了热情的支持,捐赠了手书寄语和实物,如中国红十字会援伊朗志愿专家团队、上海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 数字化时代,手写弥足珍贵。上海图书馆坚信书写的力量,致力于收藏手稿、展示手稿,用手稿推广阅读,用手稿服务研究。举办此次展览,旨在通过征集各界名家的手稿来鼓舞全社会的斗志,弘扬正能量,也是上图在重大事件中实现“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初心使命的重要实践,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为未来记录现在、为人类传承文明,是上图作为研究型图书馆的职责所在。本次征集的寄语和实物,全部捐赠入藏上海图书馆,由上海图书馆颁发捐赠证书。 展览受到了市民读者的欢迎,许多党支部纷纷集体预约观展,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联合党支部、中山医院病理科党支部等将参观展览作为支部活动,激励党员学习先进、振奋精神、砥砺前行。
更多“砥砺前行――2020年各界名家抗疫寄语手稿展”在上海图书馆开幕相关问题
问题:《车轮之书》:主题为骑行的数码多媒体剪辑书
回答:aobaocdn.com/imgextra/i4/40302824/T2wepvXllXXXXXXXXX_!!40302824.png此种风镜可以吗? 详情 >
问题:有六千年历史的乌镇有哪些看点
回答: 骑自行车旅游已是一种很普遍的外出游玩方式,既可锻炼身体,又能从容欣赏路两边景色。近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加,选择燃烧脂肪而不是燃烧汽油的出行方式更是大势所趋,自行车旅游在国内也日见流行。骑车旅游的爱好者在策划者的组织下,骑车四处游历,寻... 详情 >
问题:怎么确定骑行路线?
回答:刚开始不懂,走了一段之后,特别是走了一段比较艰辛的路途之后,便慢慢理会了。 详情 >
问题:世界第十五高峰格重康峰难度如何?
回答:不如晒帐篷用在什么最艰苦的环境下吧。 详情 >
问题: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在上海时
回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想骑,长途也好短途也罢,山地也好公路也罢,就是想所以去做了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