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要去次中距骑行旅行,打算单人去,需要什么装备和准备?

share
如题~↑小弟想在5月份中旬左右从广州出发,到海南岛做环岛游,全程单人骑乘。需要什么必要的装备呢?(小弟虽然有折叠一辆,但破破烂烂的肯定要换新的)希望有经验的驴友们教我如何准备好装备,和身体素质之类的锻炼建议。或者路线介绍,吃住等问题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等。旅费预算(不含装备)2000RMB够吗?是双程来回啊~!

凤凰必读:单车旅行攻略——独步天涯之贫民版
一、认识篇

单车旅行为户外运动的一种方式,以此方式旅行,其优点在于行动自由、丰俭由人,可以简单、快乐的享受旅行,览尽沿途风景,广泛近距离接触风土人情、历史地理!

你可以有一千一万个理由让自己开始单车旅行,但无论什么理由面对旅行的本身都是无力的,当你完成旅行,你将认识到其本身就是一种财富,原本的理由都不再成立!要正确的看待旅行,最重要的是他带给你的感受,他给你的人生态度带来的改变,这样的经历值得纪念和回味,最好不要抱有其他目的!同时我提醒诸位即将迈入这个行列的驴子,骑车旅行是很容易上瘾的,离开喧嚣的城市,在农田、山野中穿梭,呼吸的空气带着泥土花草的芳香,你就会恋恋不舍了!欲罢不能的时候千万不要骂引你入行的人。
二、装备篇
个人认为装备永远不是最重要的,当然很多职业玩家的装备很考究、很昂贵,他们有自己的乐趣!不必羡慕他们,作为贫民,我几乎不在网络上看装备,看了心理痒痒,又苦于囊中羞涩,何必和自己过不去呢!穷人有自己的装备、自己的快乐!
自行车:
这是旅行的基本工具,在旅途中最重要的是生命,其次就是你的车了!贫民选车必须恪守经济实用的原则。“不求最好只求最贵”那是那些牛叉富人的目标,我们要的是实惠,在适用的基础上越便宜越好,所以买车以前最好多找几个人问问,通常诸位老驴都谙熟当地的车店,或者熟悉网络上的淘宝之地,若得到他们的帮助,你就省钱又省心了!不过若是装备发烧友,那你就惨了,数来数去,兜里的银子也不够买个轮子!
建议新手买一千元左右的品牌车,国内可靠的牌子无非是阿米尼、捷安特、美利达,其他诸多有名没名的牌子和他们都有较大的差距,新手对于零件和保养都不熟悉,选择品牌车可以使整车比较合理,又有一定的售后服务保障!
车型的选择则看你的行车路线,山地车的适应能力毋庸置疑;旅行车是中庸的选择;公路更轻便,但对路面的要求过高,如果一直是在国道上走,不走偏远、艰苦的地方到也可以!一千元左右的车只能说够用,而不能说是好,这个价位上山地不可以飞山,公路也不能飙速度,实际上你选择的是一种经济耐用的全地貌车!

如果你不想在车上投入,那么就选择传统的“28”去旅行吧,几十块就能买到,坏了容易修理,配件很容易找到,可以载重,速度也不慢!

头盔:

必须地~!头盔的作用往往被人忽视,而他非常重要,戴头盔就像买保险,最好是用不到,一旦用到的时候就是出现危险的时候。也许你骑20年车也不会出现一次危险,也许你骑一天车就出现危险,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麻痹大意。我一度也不在意这个问题,直到一次出行的路上同行的伙伴被撞破了头!

驮包:

像白求恩的药箱一样,这装备是从马背上演变过来的!买成品要几百元不等,如果自己改装就便宜的多,买两个或者三个军用背包,改装一下,算上加工费,有100元左右也能搞定了,结实还防水!如果你看起来也像个军人,那军营绿的驮包或许在旅途中给你带来些方便!如果不带很多东西那一个背包就足够了,千万不要背上,你的肩和背会受不了,用弹性的胶皮绳固定在后坐上,不要用绳子,不管绑的多紧在旅行的颠簸中都会松动,丢一两件东西就够你哭的,取东西也不方便!弹性的胶皮绳就是摩托车那种,综合市场里就有,2--3块一条!

工具:

都是蛮重的东西,所以要精简。以我的为例,两个活扳子(10--15元)、扒胎起子(3个10元)、多用螺丝刀(基本型号的六角、花螺丝刀、平螺丝刀、辐条扳子等25元)、阿米尼打气筒(20元)、备胎(一条10元)、多用工具刀(包含钳子、锥子、dao、起子、螺丝刀、措等,朋友送的100--200元)。

码表:

西格码BC800和猫眼的八功能新款大概都在120元左右。具有即时速度、平均速度、最高速度、总里程、当前里程、消耗卡路里、骑行时间、时间几项功能,防水良好!也有几十块的车表,功能少一点,但也够用,防水性能如何不得而之。如果太穷可以免去,有一个会方便很多!

地图:一份详细的地图是旅行的必须品,不要省,30多元的全国公路地图册够用了!比起GPS这不算奢侈。地图尽量选择新版,各级公路分的越清晰越好,最好是不同颜色标注,各城镇之间有公里数!

穷人的装备总是简简单单,实用够用就行了!不过必要的装备还是要舍得投入,不然会在路上给你带来麻烦,那你付出的可能要更多了!


三、旅途篇

建议没有做个长途旅行的新手先做些距离适中的短途作为适应性的训练!距离以200公里以内一天往返为宜,具体距离依据更个情况而定!个人认为距离和强度因逐渐增强,在路上你要经受的考验的不只是旅途的辛劳,如果旅途的疲惫就已经让你受不了,那么就没什么乐趣可言了!

自问,你是否是个愿意苦中作乐的人?旅途的本身必定是艰苦的,你要忍受各种各样的困难,诸如饥饿、寒冷、暴晒、缺水、蚊虫叮咬和来自交通、人群、野生动物等各方面的威胁,当然不必害怕,在一次旅行中,很少有人会遇到以上所有的问题,但你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做好身体上的准备来应对旅途中的气候条件变化和运动的强度是必要的,做好心理准备是更必要的,往往人的精神力量可以超越本身的力量,只要你坚信可以做到,坚持下去那多半会成功。

长途旅行一定要做详细的计划,这时就要充分利用你手里的地图,计划好每天的行程和落脚点。地图最好能显示出高度的差异,然后依据你本身的体能、坡路的多少、天气的原因等会造成影响的因素去制定和修改计划,落脚点最好选择比较一些小城镇,消费低,又具备一定的居住、补给、安全等条件。当然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因为各种突发因素,你基本上不能很严格的按照预定计划进行,这是很正常的,及时修改计划十分必要。另外,地图是固定不变的,而计划是可以改变的,不要盲从于地图,每天打听一下前面的路况、落脚点情况、景点情况等信息,往往比地图更可信,随时应变的调整计划可以让旅程避开不必要的麻烦、更顺利、甚至有意外收获。

不感兴趣的城市可以不进去,擦边而过最好,因为进入和离开城市都是很耗时费力的事情,如果你想进入一个陌生的城市最好提前找好一个向导!在市区骑行时,要控制好速度,不熟悉的路口很可能高速冲出车辆,此外大队出行的时候前后一定要跟紧以避免走散!


五月整补

四、技术篇

五一路遇新手,装备简单业余是新人都要经历的阶段,姑且不说,认知的不够却留有很多隐患,于是从安全的角度强调一下技术问题,作为增补。

此处说的技术是指骑行中的技术,骑车看上去很简单,在中国大多数城市里,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人在骑车,他们大都是把单车作为代步工具。而对于我们把单车作为长距离的交通工具,用来旅行的人,不仅仅是要会骑车,更要会骑车旅行。第一个会骑车,是说能骑车走,保持平衡,这个是大多数肢体正常的人都能做到的。第二个会骑车则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也就是说比较科学、健康、安全的骑车旅行。

以下内容是本人依自身经历的总结,其中包含广大车友的一些可贵经验,有高手的指点,为避剽窃之嫌特此声明,恕不一一提及致谢!

(一)、合适的骑行位置
我所骑车走过的道路大部分是双向两车道,附有大约半车道宽的延展,这样的路面相对市区比较狭窄,在双向有车、错车的时候两侧空间很小,高速行使的机动车对正常骑行的自行车会构成威胁。

在公路上骑车,保持一个比较合适的骑行位置可以大大降低安全隐患。在车流量不大的路段,应保持在白线附近靠近公路中间的位置骑行。

不要距离公路中间太近,曾经在一次骑行活动中有一个车友出现过这个问题,我多次提醒他,后来因为天气原因其他人放弃骑行他独自上路,几个小时以后被后面来的车撞到,头破血流,队伍中的其他人集中了全部现金将其送入医院救治,侥幸没有生命危险。他养伤数日后再没有了骑车旅行的打算。

不要距离公路边缘太近,公路边的其他物体可能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视野,远距离很难判断出有人在骑车。适当的靠在白线附近的公路中间侧,可以让驾驶员在远距离看到你,从而减速行使,并会按响喇叭提醒你,这时候你适当的靠近公路边缘,机动车通过后再回到原来的位置。

在车流量很大时,要放慢速度,靠近公路边缘行使!调低车座,保证腿伸直可以接触路面,随时能够停稳下车。
在山路上骑车时,如果一边是大山,一边是悬崖(或路面于路下方地面的水平落差较大),通常要靠近山体一侧行使,以免发生意外,在多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路段要减速慢性,提高警惕,不断观察。


(二)、坡路技术
上坡,要目测上坡的角度和长度,准备骑上去的要提前加速,保持一个比较高的速度上坡比较省力,提前使用变速器,不要等实在蹬不动的时候再变速,质量再好的变速器也经受不起,那会大大降低它的使用寿命或者导致直接损坏。另外骑车旅行要挑战体力和耐力,为了合理的利用体力并不是所有的上坡都要骑,我们不推崇英雄主义,有些上坡是一眼看不到头的,长长是很吃力的蹬上一个坡,以为到顶了才看到前面还有很长,这会让你坚定的蹬上去的信念在一瞬间崩溃,下来推吧,别和自己过不去,前面的路还长,你的体力会得到充分发挥的。推车不丢人!全当步行休息了。

下坡,对于骑车旅行的人来说,最爽的事情不过如此了吧!不过不要太高兴了,下坡往往是危险多发的地段。首先要目测下坡的路面情况,路面是否平整,是否有很多碎石和不明物体,城市里的下水井很多没有盖,新修好的公路也可能没有,注意控制速度,双手要握住车把,搭上刹车,遇到障碍物时要提前减速避让,如果避让不开,要紧握车把轧过去,千万不能突然改变方向,会导致车体侧滑,人和车极有可能同时摔出去。刹车不要捏死,抱死的结果就是车停下了,人飞出去。在较长的下坡前最好先检查你的刹车,刹车线运动是否顺滑,刹车皮是否牢靠,前者的问题会导致刹车效果不佳、在突然刹车或刹车太用力的时候使刹车线突然短裂,后者的问题可能在刹车的时候刹车皮飞出去,导致人和车同时摔倒,后果很严重。

举两个例子。一:一次集体骑行某山,返回时有一个超级惹人喜欢的下坡,一老兄很是兴奋,速度很快,转弯的时候刹车来不及了,直接冲入路边的草堆,身上多处划伤,白背心也变成了迷彩。二:某山,山势很陡,路面角度大,连续转弯,可见路面长度很小,转弯处为机动车设计,斜面倾斜角度大,自行车极易产生侧滑。下山时双手不离刹车,始终控制在10--15公里/小时之间,保证了顺利安全的下山,下山后双手有点抽筋。

(三)、骑行姿势
很多人骑车后身体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不适,比如肢体肿胀,腰酸背疼等等。
手掌会肿,因为长时间骑行握把导致手掌的血液不流通,有些人坐长途车会出现腿和脚肿胀的情况,因为身体长时间直立,导致的血液流通不畅所致,还有些人肩膀会痛,骑行中注意经常变换坐姿和握把的姿势会有所缓解,不要一次性骑行时间过长,中间多休息,多走动。晚上休息前,做一下按摩,让紧张的肌肉放松,使血液流通顺畅比较有效。
另外选择碟把,或在传统车把上安装长途休息把可以有多种姿势的选择空间。


自行车旅游装备
分类 名称 老马 泥鳅 小酒
车 山地车 1 1 1
组合工具 1 1
气筒 1
补胎工具 1 1
备用内胎 2 2 2
备用外胎 1
刹车块 1
润滑油脂 1 1
骑行装备 半指手套 1 1 1
全指手套 1 1 1
保暖手套 1
头盔 1 1 1
眼镜 2 1 1
露营装备 帐篷组合 1 1 1
防潮垫 1 1 1
睡垫 1 1 1
睡袋 1 1 1
睡袋内胆 1 1 1
多功能雨披 1 1 1
工兵铲 1
手巾
牙刷
洗发水
沐浴水
炊具 柴灶 1
风箱 1
茶锅 1
套锅 1
洗洁精 1
狗腿刀 1
必备食品 油 1
盐 1
味精 1
生姜 1
算米 1
茶叶 1
大米 1
压缩干粮 1

香肠 1
电子器材 手机 2 1 2
充电器 2 1 1
GPS 1
AA电池 N
充电器 1
备用卡 1
本本 1
大读卡器 1
小读卡器 1
上网卡 1
U盘 1 1
适配器 1
单反相机 1
充电器 1
电池 1
卡 2
数据线 1
卡片机 1
充电器 1
电池 1
潜水相机 1
充电器 1
电池 2
高光手电 2 2 1
充电器 1 1
*18650 4 4 2
户外音响 1
剃须刀 1
充电器
太阳能 1
适配器 1
本本线 1
充电线 1
连接头 2
头灯盒 1
万能夹 1
警报器 2
鱼线 1
户外工具 小 dao 1 1 1
喷雾剂 1
地图 1
指南针 1
求生哨 1 1 1
绳子 1
针线包 1
塑料袋 N N N
电工胶布 1
药品 泻利停 1
保济丸 1
感冒药
消炎药
晕车药
外伤药
止痛药
云南白药

其它 车旗 1
大旗 1
小旗 5
标贴 N
手环 N
胸标 N
挂标 1 1 1
服装 印迷(套) 1 1 1
保暧衣(套) 1 1 1
速干衣 2 2 2
内裤 2 2 2
袜子 3 3 3
鞋子 1 1 1
头巾 2 2 2
耳套 1 1 1

骑行之中的身体保健


骑车,特别是骑自行车,有其他旅行方式不易遇到的问题,应予注意:

  1.大腿内侧与座垫摩擦,容易产生表皮擦伤;局部出汗多,易生浸渍皮炎。故骑一段路程后应下车休息、擦干,午间及夜晚到休息地后,将出汗的内裤换去,将会阴部和两腿内侧洗净后擦干,再可备些中药松花粉扑上。如已有溃破要按擦伤处理,重者要停止骑车旅行。

  2.车垫长时间顶着会阴部,压迫前列腺、阴囊、尿道等,易使其充血,排尿不畅,细菌易繁殖。故途中约60分钟就应下车休息,使压迫处放松,及时排尿。到住地除一般洗浴清洁外,应将臀部(坐位时脐以下)浸泡在温水中10~15分钟,相当于热敷。

  3.两手紧握车把,以及坐骨、耻骨部神经受压,过久后易麻木。故骑车时应带手套,且有弹性为好,两手常变换握持角度及方式;坐时也应前后、左右“着力点”变化,有利于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使肌肉松弛。

  4.车座要有弹性、软、车座高度应低于车把(龙头)高度,车座前端略前倾,上面有软性垫物。旅游骑车者不要追求赛车那样以出速度为前提的设计要求,而以舒适、卫生为主。

  5.女性月经期一般不宜骑车长途旅行,如平时有锻炼基础,个人体质情况较好,也不必禁止。
 6.患有某些疾病的人不宜骑自行车旅游。如有过脑震荡病史、患闭塞性脉管为炎、疝气、痔疮、色盲、高度近视的人和孕妇、月经期妇女。
  7.行车要保护好眼睛。在行驶过程中,车速快,公路上风沙大,异物容易侵入眼内,造成意外。应佩带防风太阳镜。患有沙眼、泪囊炎疾病的人,容易迎风流泪,更要保护好。如果发生眼内异物,应立即用干净手帕试去异物,或用口吹,切忌硬擦。异物取出后要闭目休息一下,并滴几点眼药水。
  8.防止骑车摔倒。长途旅行骑车要小心谨慎,下陡坡、急转弯最容易摔倒。万一发生,要采取正确姿势,保护身体,避免摔伤。要当机立断把车子抛掉,人向另一侧跌倒。全身肌肉要绷紧,尽可能用身体的一部分面积接触地面,切不可用单手、单脚、单肩着地,更不能让头部先着地。为了能做到这一点,旅行前要加强练习,学会防护技巧。练习的方法是:身体直立,上下肢向前伸,臂部迅速着地,右肘关节弯曲,身体向右侧倾倒,从臂部向左肩滚动。动作要敏捷、连贯,坚持每日锻炼,直至熟练掌握为止。
  9.骑自行车摔倒最常见的是擦伤、脱臼和挫伤,擦伤是皮肤组织被擦伤出血,或组织液渗出。小面积擦伤可用红汞或紫药水涂抹局部,不必包扎。若关节附近擦伤,处理创面要涂上一些消炎软膏,并包扎起来,因为暴露容易干裂,影响活动,一旦发生感染,还会波及关节。面部擦伤,可涂点红汞,不要用紫药水。
  10.若发生大面积擦伤,须用盐开水清洗污染伤口,然后涂上消炎软膏,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
  11.挫伤:轻者为皮下组织、肌肉韧带挫伤;重者为头、胸、腹部和内脏器官挫伤。如损伤部位疼痛、肿胀、皮下出血等,可口服和外敷跌打损伤药物,然后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疼痛厉害时可服止痛药。
脱臼是被外力冲撞后四肢某部分关节脱位。最好是立即复位。如果没有复位知识技巧,不要随意摆弄,而应迅速作临时固定,到就近医院处理。固定的方法,如肩或肘关节脱臼可以用绷带悬吊固定。注意劳逸结合。晚上要休息好,勤洗澡,勤换内衣。
  12.长途骑行后两脚会充血肿胀。休息时要平躺,尽可能把脚垫高,以促使血液循环。如有坡度不大的斜坡,也可头朝下地躺下休息片刻或把脚放在自行车上休息一下。


骑行之后的身体保健

骑行完成后,回到家可以做以下几点:

1、骑车完后,回到家洗澡时,将水温调整到适度(最好比人体体温稍高一点),然后用喷头对准***疼痛的部位,慢慢的移动(记住:水要有一定的冲力)。这种用热水式按摩(自定义的),目的是:加速***部位的血液循环,可以缓减疼痛的感觉。
2、睡觉前,在床上做一些动作。

动作一:双腿伸直平躺于床上,腿慢慢的往上抬,尽量达到90度,再放下,反复练习5-10次。

动作二:双腿伸直平躺于床上,当腿抬起时,臀部也跟着抬起,慢慢的抬,往上引伸,此时双肘着床,手掌撑住跨部做为支柱,保持其身体平衡,尽量达到直立状态,并且坚持1-3分钟,稍作休息再重复3-5次。(注:如果没有经常做这个动作,需要人在旁边护着。目的:拉伸一下疲劳的腿部饥肉和神经)

动作三:双腿伸直平躺于床上,双腿抬起,然后往头顶方向压,注意调整好力度和呼吸。这种方式可根据自己的感觉调整,差不多就放回原平躺状态,休息一下再往返做。(目的:舒缓背部脊椎神经)

3、补水。补水不仅在骑行过程中要需要不断给身体补充水分及盐分;在骑行后也一定要注意补水。骑行后要多喝清淡点的水。(目的:以加快尿液的排泄,保障其畅通)

关于骑车时膝盖疼的原因分析
一.自行车运动的确可以引起非常严重的膝盖损伤.简单来说,可分以下几种:
1、座垫过高可引起膝盖外侧痛。
2、座垫过低可引起膝盖内侧痛。
3、重档踩蹋可引起膝盖骨后的痛疼,压痛点在膝盖骨上。


二.骑行时尽量用小齿轮比,提高踩踏频率,不要齿轮比太重了,必需采用轻快的踩蹬。开始用轻齿骑10公里发力要均匀,不能过猛多休息.我们不鼓励骑上坡路段,如果遇上坡,能骑就骑,不要勉强,推车不是一件掉链子的事,请放心,走在前面的战友会等你的,不会落下你。

三.主要的原因是骑行姿势不正确.避免外8字或内8字的骑行,

四.如果车坐拨得太高,蹬车时腿伸得太直据说也会造成膝盖受伤。
总之,避免高强度骑行,一切有赖于科学地安排、合理地分配骑行线路,以能锻炼身体又能享受骑行带来的快乐为宜

自行车防止背痛有秘诀

秘诀一:正确的坐姿

珍惜背部的坐姿

对于初学者和只想籍自行车松弛身心的旅游骑士,理性的坐垫位置是:较短的上管;座垫和手把高度的差异微小。有背部问题的骑士亦应选择此种坐姿,因为此种坐姿能减少背部肌肉的负担。经过有规律的训练,可以将手把高度放低。但是要注意:对于每一种改变都必须渐进适应。半公分的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已经很大。

受过训练者是坐姿

背部肌肉已能适应骑车负担的骑士,应该尝试上身向前平趋的坐姿。较长的上管使上身必须向前伸展,身体的重心也因此前移,使肩部肌肉的负担沉重。座垫和手把高度的较大差异,亦迫使上身向下,增加背部肌肉的负担。对于初学者和有背部问题的骑士,此种坐姿并不适合。对于跑车选手而言,这种姿势可降低风阻。秘诀二:伸展运动

肩膀旋转运动每一次出游之前或 每日训练课程的理想暖身运动:脚与胯骨同宽,以一只手臂向前运动带动肩膀的旋转。这可使肩膀肌肉放松,并使整个背部的血液畅通。另一只手轻松地放在胯骨。


肩部运动

  伸展肩胛骨肌肉的运动。将弯曲的手臂在咽喉的高度向后移动,另一只手在肘骨节附近,压迫手臂使其继续向后移动,直到您觉得两肩之间有拉力存在。如此可增强伸展效果。注意:不要扭伤脊椎。

  •梯形肌运动

  伸展梯形肌(位于颈部与肩胛骨之间)的运动,两脚与肩同宽,头倒向一侧,一手置于头侧面。在经过一至三次的重复后,小心地将头向侧面拉,直到您觉得颈部侧面的肌肉获得了舒展。背要直,肩膀放松。

  •风车运动

  两脚与胯骨同宽。一只手臂小心地向前旋转,另一只则向后。视线向前。两臂方向相反的前后旋转除可松弛紧张的肩部和颈部肌肉,亦可促进血液循环。

  •颈部伸展运动

  此一训练可使您伸展颈部肌肉。请将头尽量转向侧面,并以置于头上的手将下巴小心地压向肩膀。重要:要非常慢、非常小心地做。做此一运动时,背部亦应直,肩膀放松。

  •大伸展运动

  此一运动只有当您无脊椎过于前弯的问题时,才可以做。将两手置于臀部,头向后倾,视线朝向天花板。吸气时使胸部充分伸展。如此可松弛整个背部肌肉

疼痛与不适

在长时间的骑行中,不正确的姿势、动作及部件会引起身体不同部位的不适,当你感觉到疼痛时应引起警觉,找到原因并及时纠正。

1.跟腱
  跟腱位于脚腕后部,连接腓骨肌肉和脚后跟,此处疼痛表明你的蹬踏技术有问题。车座太高时你必须用脚尖尽力去踏脚蹬,长时间地过于用力会导致肌腱受损。长途旅行时应尝试用脚的不同部位进行蹬踏,以免肌腱过于紧张。

2.脚腕
  上述的情况也会导致脚腕疼痛,如果你是平足,在鞋里放一块整形垫会有帮助。如果曲柄和脚踏板弯曲,骑车时脚会前后左右地摆动,这样也会引起脚腕不适。

3.背部
  背部疼痛通常是由不正确的骑姿引起的。骑车时背部应该拱起,髋关节与肩部不应塌陷,这样颠簸会使背部轻微地再拱起一些,这是无害的。如果背部塌陷,颠簸会使背部更加下陷,会导致严重的脊椎疼痛。

4.脚部
  脚部不适通常由鞋和袜子引起。太软的鞋底会使脚部压力集中,过高的齿数比迫使你用很大的力去踩脚蹬,这些会引起脚疼。好的鞋袜能防止脚部磨伤。

5.手指
  长时间的骑行会使手指麻木,应该适当活动一下。带双手套能防止手心被磨伤。

  上身不正确的姿势会引起手部、肩部、肘部的不适。在手心两块厚厚的肉垫之间有很重要的神经,避免此处受压。不要用带有厚泡沫(海绵)的手套,握车把时泡沫会填满肉垫之间的间隙挤压神经。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车座。骑车时手与臂应在一条直线上,手腕放松。

6.膝盖
  膝盖疼是一种常见现象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引起:
  •力量不足时用力过猛或使用过高的齿数比骑行
  •车座太低致使膝关节过度弯曲
  •蹬踏时两腿左右晃动会使膝关节磨损。骑车时注意膝关节是否在晃动,下意识地改正,使动作顺滑。加强大腿肌肉的力量能使蹬踏动作更加稳定。

7. 肩部
  车座过于前倾使身体的重量压在上肢,时间久了会使肩部受损。过窄的车把会挤压肩部和胸部,引起不适。

骑行中的营养补充

自行车运动是一项需要高体能的运动,运动员体能的训练是提高成绩的基础。合理安排的超负荷训练和运动后的超量恢复是体能训练的两大要素。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恢复手段将使这两个要素在提高体能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使运动成绩不断提高。
我国自行车运动员膳食营养存在不足
通过对我国自行车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调查发现,膳食的失衡主要涉及5个方面。这些失衡使运动员的机体代谢处于紊乱状态,对训练效果和疲劳消除复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1、碳水化合物(糖)摄入严重不足。按照合理的膳食要求,自行车运动员一天的食物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摄入的60-70%,而我国自行车运动员所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只有总能量的50%左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增加主食摄入和运动前、中、后补充含糖的运动饮料来解决。
2、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合理膳食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发热量应分别为总热能的25%和12至15%。我国自行车运动员膳食中脂肪的热能比为30%,蛋白质最高可达17%均超过了理想范围。这要从烹调用油和膳食选择上给予指导和干预。
3、部分维生素摄入不足。我国自行车运动员膳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B族维生素不足。这需要通过食物的调配和运动员特殊维生素制剂的补充来解决。
4、三餐摄食量分配不合理。一日三餐的热能分配对运动员的训练有重要的作用。我国自行车运动员膳食中不重视早餐,甚至有人不进食早餐。运动员早餐的热能仅占全天的24%(合理量为28%)。午餐的热能比也只有20%, 低于正常值(39%)。为了保证训练的质量,训练中的加餐非常重要。
5、运动中忽视水和无机盐的及时补充。运动中会大量出汗,失水达体重的2-3%,将导致运动能力下降。运动饮料的设计和运动员训练前、中、后的补充指导也是不可缺少的。不同水平自行车运动的营养方案交通工具或社会活动———
低到中等用力,15-20英里(24-34公里)
这一运动是舒适的,强度为50-60% 最大摄氧量,每天骑行1-2小时。
4天内使用平衡膳食,60-70%的热能来自于碳水化合物;
运动前4小时:骑行前30-45分钟吃一个高碳水化合物的早餐;
运动前4分钟:没有特殊要求;
运动中:对于2小时或不到2小时的运动吃东西可以随意;
运动后:上午有一个加餐是一个好的想法,但是并非必需。平衡的膳食将足以恢复运动中消耗的糖元;
液体补充:每小时一瓶水,气温高的时候可以多一点。
基础训练———
中等强度,15-50英里(24-80公里)
这一训练略为超过2小时的限制,可能导致糖元耗竭,所以在自行车上携带点心是重要的。当运动强度增加到60%最大摄氧量以上时,为了避免葡萄糖的耐受不良,运动前4小时内不进食就显得更为重要;
4天内使用平衡膳食,60-70%的热能来自于碳水化合物,骑行前一天至少要进食600克碳水化合物;
运动前4小时:如果是中等强度运动,这个时间进食没有问题。避免过油的食物。可以试着在运动前2小时进食;
运动前4分钟:没有特殊要求;
运动中:从运动一开始就可以吃常规点心、能量棒或运动饮料,以补充预计每小时要燃烧的热能;
运动后:吃一个运动后的碳水化合加餐,在运动后10-15分钟吃最好,这将利于使用最大糖元再合成的优势同时也可以减弱肌肉酸痛;
液体补充:每小时喝一瓶水,气温高的时候可以多一点。
间歇运动———
间歇的高强度,10-30英里(16-48公里)
为了进行运动强度接近或超过100%最大摄氧量的间歇运动,保持胃内排空或说防止葡萄糖的耐受不良是关键。运动员将会出更多的汗,所以需要注意液体的补充。如果骑行的时间低于1.5-2小时,可能不需要考虑糖的补充。
4天内使用平衡膳食,60-70%的热能来自于碳水化合物;
运动前4小时:训练前4小时不要进食;
运动前4分钟:没有特殊要求。如果感到饿可以用一些糖棒或能量棒;
运动中:是否补充取决于运动的总时间/距离。如果确实是间歇运动,不需要碳水化合物的补充;
运动后:吃一次运动后的碳水化合物加餐,在运动后10-15分钟吃最好,这将利于使用最大糖元再合成的优势同时也可以减弱肌肉酸痛;
液体补充:每小时最少喝一瓶水。
长距离骑行———
中等强度,50-100英里(80-160公里)
这一训练肯定导致糖元耗竭,如果不补碳水化合物,自行车上必需携带点心。当运动强度增加到60%最大摄氧量以上,为了避免葡萄糖的耐受不良,运动前4小时内避免进食。如果是一次长时间的慢骑,运动前4小时是否进食就不那么重要了。运动前3-4小时进食一次300克碳水化合物餐,有助于“完成储藏”,即常说的肌糖元储存。
4天内使用平衡膳食,70-80%的热能来自于碳水化合物,骑行前2-3天每天至少要进食600克碳水化合物;
运动前4小时:如果是中等强度运动,这个时间进食没有问题,但是至少在运动前2小时要避免过油的食物。如果可能的话,推荐在运动前3-4小时进食一次含300克碳水化合物的加餐;
运动前4分钟:没有特殊要求;
运动中:常规吃点心、能量棒或运动饮料,以补充预计每小时要燃烧的热能;
运动后:吃一次运动后的碳水化合物加餐,在运动后10-15分钟吃最好,这仍将利于使用最大糖元再合成的优势同时也可以减弱肌肉酸痛。当晚吃高碳水化合物膳食;
液体补充:每小时喝一瓶水,气温高的时候可以多一点。
竞技比赛———
高强度,20-30英里(34-48公里)
需要良好的碳水化合物的保障,以使肌糖元的储存最大化。为了进行运动强度接近或超过100%最大摄氧量的间歇运动,保持胃内排空或防止葡萄糖的耐受不良,运动前4小时避免进食。运动员将会出更多的汗,所以需要注意液体的补充。如果骑行的时间低于1.5-2小时,可能不需要考虑糖的补充。
4天内使用平衡膳食,60-70%的热能来自于碳水化合物,比赛前3天每天至少要进食600克碳水化合物;
运动前4小时:赛前4小时不要进食;
运动前4分钟:糖棒、能量棒或其他糖点心是理想的食物;
运动中:即使是短于1.5小时的比赛,也要用液体糖的补充。如果时间超过1.5小时,肯定需要糖补充,从一开始就可以常规吃点心、能量棒或运动饮料,以补充预计每小时要燃烧的热能;
运动后:吃一次运动后的碳水化合加餐,在运动后10-15分钟吃最好,这将利于使用最大糖元再合成的优势同时也可以减弱肌肉酸痛。当晚吃高碳水化合物膳食,以恢复比赛中几乎完全耗尽的肌糖元;
液体补充:每小时最少喝一瓶水。
连日骑行或越野———
中等强度,50-100英里(80-160公里)
这一形式同长距离骑行基本一样,但是需要特别注意每晚吃高碳水化合物膳食,这样就能减慢糖元耗竭和慢性疲劳的发生。如果某一天会出现高强度的比赛(大于60%最大摄氧量),为了避免葡萄糖的耐受不良,运动前4小时内不要进食。但是骑速慢的那一天就没有这一问题。每天骑行前3-4小时吃一次300克碳水化合物加餐,可以使糖元储存最大化。这对连日的自行车越野是最合适的膳食计划。
4天内使用平衡膳食,60-70%的热能来自于碳水化合物,骑行前2-3天每天至少要进食600克碳水化合物;
运动前4小时:如果是中等强度运动,这个时间进食没有问题,但是至少在运动前2小时要避免过油的食物。如果可能的话,推荐在运动前3-4小时进食一次含300克碳水化合物的加餐;
运动前4分钟:没有特殊要求;
运动中:常规吃点心、能量棒或运动饮料,以补充预计每小时要燃烧的热能;
运动后:吃一次运动后的碳水化合加餐,在运动后10-15分钟吃最好,这将利于使用最大糖元再合成的优势同时也可以减弱肌肉酸痛。骑行的当晚吃高碳水化合物膳食。每天至少摄入600克碳水化合物,以补充每天骑车的能量消耗;
液体补充:每小时喝一瓶水,气温高的时候可以多一点。

车友保健

197277531972775219727751我的爱车新款的GIANT XTC750标准配置:
车架:GIANT新设计6011S铝合金车架,变径加强头管。(这个头管想当的粗犷,和世界顶尖产品几乎同步上市,超大的头管设计提升了整体刚性,相信实物更能震撼你)
前叉:10 TWINS 镁合金前叉;(配套的RST twins前叉设计相当的夸张,而且需要和大头管的车架配合,使得整车搭配更加出众,刚性一流)
变速系统:SHIMANOALIVIO 27速;
轮胎: MAXXIS crossmark 26x1.95轮胎;
轮组:新款DP20轮圈,SHIMANO 475前后花鼓;
传动系统:SHIMANO ALIVIO九速大齿盘;hg30九速飞轮刹车系统:
新款fr5刹把,BB5机械碟刹 其他:台湾sr坐包;
GIANT 铝合金车把、竖杆、座垫杆

197277571972775619727755
197277581972776019727759 发布于 2018-09-28 05:58:30

更多小弟要去次中距骑行旅行,打算单人去,需要什么装备和准备?相关问题

问题:小弟要去次中距骑行旅行,打算单人去,需要什么装备和准备?

回答:找个适合自己能力的线路吧!平时多锻炼!别让别人分担你所不能承受的东西!包括潜在的伤害! 详情 >

问题:菜鸟新手请教大虾装备和骑行经验。

回答:孩子太小的话,就去一般的公园走走,稍大一点就可以去走走一般的山了 详情 >

问题:冬天骑自行车旅行需要注意什么

回答:将杨杨军前来顶你支持好友大作 分享快乐 详情 >

问题:单人骑行女生携带什么进行防身?

回答:。。。额。。。如果骑车时就只带一个头盔的话,我也会不好意思的,哈哈哈。(裸骑真的很需要勇气的,兄弟,我从精神上支持你!) 详情 >

问题:在郑州打算去西藏,不知怎么去

回答:我个人认为出去穿登山些比较好,应为登山鞋的鞋底会比军靴硬一点,建议你可以买雪松的登山鞋,雪松是德国的二线品牌,也很不错,属经济实用型!也可买国产的vclassic 也不错!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