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如何更好的使用岩降布绳(220米静力绳)?

share
刚买了一根220米的静力绳,重量有二十公斤,我要在一个高度是180米左右的悬崖岩降。这么长的绳子我还没用过,请教如何才能更好地布绳和收绳。多谢了

qpooqp:RACK LZ有。这发帖时间有点早。 发布于 2018-11-16 13:01:36

雨果1:220米 这高度 一定很爽!
35831011 发布于 2018-11-16 12:47:27

白頭山:学习了,对我来说,很好的教育。 发布于 2018-11-16 06:17:27

ForScience:这么长的距离一个是绳索会非常重,令你在下降时不好操作。在下降器的选择上建议使用Rack类的排型下降器,这个下降器的散热比较好,如果使用其它类别的下降器,绳索摩擦造成的高温会将绳索表皮灼伤。另外,用其它类别的下降器对下降的速度和高度有要求,通常下降速度不得超过2米/秒,下降距离不得超过100米。Rack的购买连接在这里: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5-c.w4002-10696394117.44.ulXAfF&id=44922694397 发布于 2018-11-16 06:16:53

aa57u:220M 的静力绳?
我第一次听到。我买了快10来卷BEAL 200米 10.5MM 直径静力绳,还有黑色武警专用200米 10.5MM 的静力绳。 220米真的是第一次听到。

180米岩降。 不做第2根保护绳。胆子够大,我最担心绳子在岩壁上被磨损。长度那么大,磨损产生的可能更大。 而且卡在半空中, 你准备过夜?

别人想救你也没有绳子下来 发布于 2018-11-16 05:10:44

晴天小冰冰:为什么非要一绳到底呢?自我理解:绳索越长,拉力对绳索的力度会加大,减小绳索安全系数,我建议挂绳带或绳带(Z型收绳,绳带挂中间,这样抽绳就不会缠绕了),反正珍惜生命,自我控险,新手学习。 发布于 2018-11-08 23:03:36

爱山户外团队:

一切以低投入玩高风险的绳索活动的人群,都是耍流氓!
我做过150米的商业爬楼秀,攀上楼顶后速降下来,采用的是双绳系统。很多的绳索技术还是建议大家规范系统的学习,除非你要作死,别人也拦不住。
科学、安全的做好每个环节,风险无处不在,很多用文字教授绳索方法的所谓“大侠”,尽量少害人吧! 发布于 2018-11-08 23:02:47

伴影流芳:这话提醒的给力。 发布于 2018-10-11 03:22:07

香清:布绳:
留30米的余地在上方,用于兔子结(2个固定点)和一个保护点,和做一段3~5米(两段固定)的保护(是为了保证靠近下降点的这段距离安全用),一共用去4~5个结。
收绳:在下降点的挂片上装个主锁,反装胸式上升器在绳索上,然后用手式上升器把绳索拉上来两米,从胸上抽出绳子松掉的部分,再把手式上升装到抽出的绳子上,这样你松手的话绳子就被胸上扣住,掉不下去,然后就努力拉吧。 发布于 2018-10-07 02:32:26

老路:谢谢大象这么用心 发布于 2018-10-06 21:01:06

黄石大象:

我们探洞的经历:为了避免中途不必要的接绳,我们启用一根200米长9mm直径的绳子对付明显超过80米的第一级竖井。显然,道长和小丁在直接下降120米后对9mm绳子也渐渐失去“信心”。下降速度快了点,有2-3个可能磨绳子的地方没有进行处理。急忙用对讲机叫大象不要下啦!下降时希望快点,落底后就“安全”了。上升时,120米绳子约6米多的延展度使静力绳具有一定弹性。特别是在竖井中部绳子与一钟乳石偶有摩擦:长长的绳子犹如琴弦,每次摩擦都发出“嘣”、“嘣”清脆的声音!甚是吓人,二人在上升中都不约而同地打起了“太极”功夫!快到洞口了,二人都才敢喘点粗气。可惜,道长的相机进入寻甸后没有再充电,无法记录下这一场面。

在空旷的崖壁是听不到“嘣”、“嘣”清脆的声音的,在封闭的洞穴才可以听到。

这是3年前,现在想想都后怕,现在探洞就谨慎多了,磨绳点必须打锚点,长一点的距离也加锚点,一个下洞安全,也可以提高绳子利用率。

发布于 2018-10-06 13:09:50

绝朢★花生:亲。。绳子在哪买的?求连接。。 发布于 2018-10-06 13:03:20

老路:多谢啊,没少在他们那偷艺 发布于 2018-10-06 12:30:38

出手有凡:非常喜欢老路的直率与执着,
但大间距的崖降。装备、个人经验、技术能力、应对能力、岩壁概况、下降速度、团队配合、一个也不能少。
更何况近200米的垂降。不是单纯在100米的岩壁高度上增高100米的问题。
多请教小葱和锐度及这里常玩的那帮丫们吧。
在此悄悄滴说一声,200米、老路谨慎一点。不是坏事。 发布于 2018-10-06 11:46:17

ff8friend:回复 楚江 的帖子

确实参加正规培训是正道,但是由于时间或者资金等原因,很多情况不能如意。请各位前辈大侠多多指教,多一点收获就少一点危险(不做剧烈危险的活动的情况下)。 发布于 2018-09-25 23:48:49

长弓挽月:户外事故其实很简单
就只是一个概率问题,而且是客观一定存在的,谁都免不了

事故概率增加的几个典型因素:
主观意识--倾向于激进甚至冒进,概率成几何倍数增加
团队习惯--没有形成谨慎检查的团队,不能有效检查和控制错误

个人经验+技术能力--这是事故概率的基数
操作难度--也是事故概率的基数之一。对应活动等级,比如100米降和200米降不仅仅是绳子增加了100米的问题。

真实事故概率=(操作难度-技术能力)*主观意识 团队意识作为额外的控制。

祝楼主好运 发布于 2018-09-25 07:00:52

锐度:

长距离下降存在的风险因素,是你现在的技术水平所不了解的,不了解,就不知道该采取什么应对措施,不能落实应对措施,所谓的注意安全就只是一句空话。

降过一次并不能证明你的操作就是安全的合格的。安全与不安全之间,并没有一刀切的界限,而你的意识里,似乎人没摔下来就能证明是安全的。错。

安全是存在概率问题的,现代户外技术追求的是100%的安全概率,哪怕只有1%的未控制因素,都是毫无争议的不安全,而你认识水平和技术操作,实在差的太远了,如果对你的安全控制进行综合评估,估计连50%都达不到。
你是运气好,那50%的失控项暂时没有带来实际后果,然后你就盲目地认为自己是100%有把握——或许已经发生过一些苗头,但你受到自己认识上的局限,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甚至根本毫无知觉。

玩技术真的不能拼蛮力,而是要拼智商的!


干吗总是喜欢走弯路?有现成的方法为什么不去学习?

准备一个空背包,把解散的绳子不断往包里塞,让绳子在包里自然堆积。长距离下降时标准的携包方法都是吊挂的,通常都吊在安全带上,下降时绳子自然而然就抽出来了。这个方法美国人称之为“canyon coil”,其实也是所有的探洞者都在使用的方法。
如果绳子比较长,通常在头盔的颌带上挂把锁,绳子穿过这把锁再往包里塞,很方便。
发布于 2018-09-25 06:09:48

老路:

刚买了一根220米的静力绳,重量有二十公斤,我要在一个高度是180米左右的悬崖岩降。这么长的绳子我还没用过,请教如何才能更好地布绳和收绳。
多谢了

发布于 2018-09-25 06:03:03

更多请教如何更好的使用岩降布绳(220米静力绳)?相关问题

问题:请教如何更好的使用岩降布绳(220米静力绳)?

回答:呵呵 说的很对!!! 详情 >

问题:动力绳与静力绳有什么区别?

回答:菜菜,你真历害啊看来你不去跟流浪学摄影太屈材啦 详情 >

问题:速降 岩降 瀑降 横渡 静力绳再哪买啊?

回答:结不起婚,还是不要做驴友吧,为了老婆,和双方的父母还是多赚点钱,先让家稳定了,才可以,驴友20年后还可以做的楼主是不是看了我的帖子了啊(结了婚,还可以做驴友吗,老婆孩子舍不得你们啊。) 详情 >

问题:登山结组是用动力绳还是静力绳?

回答:宝矿力、果珍、立顿奶茶、阿华田。以上都是粉剂。另外带冻干紫菜蛋花汤、奶油玉米浓汤。 详情 >

问题:关于单人攀爬人工岩壁的保护问题?

回答:好帖子学习了。 详情 >